课件编号11740416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38828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9课,辛亥革命,教案
  • cover
第9课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本课共有二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和材料: 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 教师: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孙中山的逝世导入,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孙中山的贡献;同时引入植树节,拉近与孙中山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萍浏醴起义发生的时间、领导人。 学生回答:1906年冬,领导人是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教师:在江西、湖南交界萍乡、浏阳、醴陵,同盟会员刘道一等带领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最终,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展示图片: 2.安庆起义 教师:1907年,徐锡麟和秋瑾在安庆进行起义,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失败了。徐锡麟和秋瑾就义了。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出塞》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浙江人,父为当地乡绅,家有良田百亩。徐与鲁迅同为光复会成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回国宣传革命排满。回国后,捐资成为清政府官员,1907年与秋瑾策划同时在皖、浙起义。失败后被杀。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锥击暴秦! ———秋瑾 秋瑾,浙江人,祖辈世代为官,其夫为清户部侍郎,官居二品。曾于日本留学,1907年与徐锡麟准备革命,同年7月15日,在绍兴古轩亭口就义。 3.广西起义 教师:萍浏醴起义和安庆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并没有心灰意冷。1907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又在广西进行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失败。 展示图片:《黄兴》 展示材料: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善化人。1904年和宋教仁在长沙创办华兴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