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40434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精品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832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课,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
  • cover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通过识读地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概况。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史实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3.通过观看“黄海海战”视频片段,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图片导入 展示一段《古代中国与日本的友好往来》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和日本交流密切。 设问近代,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如何。 学生通过所学和史料了解古代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以材料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知识讲解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教师展示“十九世纪的亚洲全国”,讲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当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强大。 学生通过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相关情况。 通过地图、史料和教师带领学生从日本、清政府、列强等不同角度逐一分析讲解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史料意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 教师展示明治天皇《御笔信》的内容,使学生明白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然后在展示“大陆政策示意图”,了解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 学生通过材料和“大陆政策示意图”,了解日本对外扩张的蓄谋已久。 教师展示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的一段话,说明日本为了扩张发动战争需要一个借口,进而引出东学党起义。 学生通过这个了解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教师运用李鸿章的一段话说明对于日本蓄意挑起战争,清政府的态度。同时列强对于日本进攻中国一事的态度, 学生通过这个了解清政府和列强的态度。尤其是清政府的态度,进而为后面战争失败原因埋下伏笔。 2.经过 教师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带领学生通过战争路线了解战争的过程。对于黄海海战作重点阐述,并播放视频了解具体过程。 学生结合地图和视频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通过地图、视频进行讲解,学生更为清晰明了,同时地图有利于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3.失败原因 教师提问,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中日对比分析中国失败原因。 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表格,不仅了解这部分知识点,还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过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议和,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知识讲解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内容 教师展示《马关条约》签订的两张图片。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说一说《马关条约》的内容。关于每条内容的影响,由教师带领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知识,引导得出。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进行回答。 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了解这部分知识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影响 教师展示《马关条约》被迫割让的通商口岸的地图,引导学生得出:侵略势力侵入腹地。再通过两者材料,引导学生日本侵略方式的转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地图和材料得出《马关条约》的影响。 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便于学生形成一定的史料意识。 过渡:《马关条约》签订后,其他列强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