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46667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7.2.2垂直 教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496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7.2.2,垂直
  • cover
《相交线第二课时———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本节所学的垂直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基本事实。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画直线的垂线,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各种位置的直线的垂线;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回顾旧知,引出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垂直,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画图操作、思考、大家交流、观察、比较得到新知,促使和发展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实际操作(画图、测量)、观察、思考、比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从操作和思考两个角度认识垂线的唯一性“有且只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这一基本事实 对“垂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 难点: 对基本事实的灵活运用及画图操作 把“垂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实际应用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设计思路 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两条直线旋转,夹角形成特殊角度--直角,引出新知。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总结得出垂线的基本事实,演练两个画垂线的例子。教师再次引导,怎样比较线段长短?通过画图再结合测量得到“垂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教师在演示画弧线进一步证实其正确性,然后引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组织语言完成题目,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重点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2,.两直线相交,通过旋转到特殊位置———夹角90° 二、回顾与交流 让学生当小老师: 生:看图根据上节课学习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再找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所提的问题中包括以下几方面 两直线相交的一般情况形成几个角?它们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有怎样的关系?画图说明它们的关系。 有两对对顶角,四对邻补角,如图直线相交。∠1与∠3,∠2与∠4是对顶角,∠1与∠2,∠2与∠3,∠3与∠4,∠1与∠4是邻补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和为180°,为后面两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90°,其三个角都是的90°说理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利用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一条直线绕一定点任意旋转,最后停止在夹角是90°时 ,学生联想小学知识,此种特殊位置的两条直线有啥特殊关系? 一).垂直定义相关知识 1、 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学生完成两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90°,其三个角都是90°的说理过程 3、三种语言表示垂直 ⑴图形:∠BOD=90° ⑵文字: 直线AB垂直于CD, 直线CD垂 D 直于AB,AB是CD的垂线,CD是AB的垂线 A ┐ O B ⑶符号: ①AB⊥CD(CD⊥AB)垂足为O C ②几何说明 性质 ∵AB⊥CD ∴∠BOD= 90° 判定 ∵ ∠AOD=90 ∴CD⊥AB 4、强调几个小问题:1)∠BOD=90°其他几个夹角多少度?如何说明? 两直线垂直的符号表示:“⊥”,AB⊥CD(CD⊥AB),生需在练习本上练几遍 ∵AB⊥CD 除能得到 ∠AOD=90 ,还能得到那几个角是90° 4) ∵ ∠AOD=90 能得到CD⊥AB,那么有没有其他角是90 得到CD⊥AB 5、小小应用;如图,AB⊥CD,∠EBD=30°∠EBA的度数? 解:∵AB⊥CD A ∴∠ABD=90° ∵∠EBD=30° ∴∠ABE=∠ABD-∠EBD E = 90°-30° C D =60° B 二)垂线的性质 1、用心折一折: ① 怎样折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 在直线上取一点,过此点折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③ 在直线外取一点,过此点折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④思考: 折出直线的依据? 符合条件的垂线有几条? 2、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何办法能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引导学生可用量角器和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