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57083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1.2 提公因式法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252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2,公因式
  • cover
《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分析 这节课是河北教育-出卷网-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提公因式法》第一课时。学习分解因式一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二是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作用。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化简、解方程、恒等变形等学习的基础,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与分析 目标:(1)1.了解公因式及提公因式法; (2)会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分析:根据学生在上一节课的经验,学生只是对因式分解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判断,而对于怎样把一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还很茫然,相应的数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因此,本课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比等手段,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由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过渡到因数分解,再由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寻找出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能力。 三、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为: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为:正确找出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及提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 四 、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采用演示、讨论、观察、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交叉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探索、发现、再发现、创造”的过程。 五、学法分析 教学的矛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乐学”;启发诱导,以指导学生“会学”;变式训练,以引导学生“活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以指导学生“善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引入 问题1:利用几何图形理解m(a+b+c)=ma+mb+mc 设计意图:引入这一步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体会算式两边的相等关系,让学生知道以前的整式乘法,与现在的因式分解,只是计算方向不同。也是想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 想一想 问题2:利用 ma+mb+mc =m(a+b+c)让学生体会公因式的存在 结论: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后主要由学生总结,由于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再从数过渡到式,学生能很快用类比的方法找到这些式子中相同的因式,知道公因式的概念。 第三环节 议一议 问题3:8a3b2-12ab3c 的公因式是什么? 结论:(1)一看系数:各项系数是整数,系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公因式的系数; (2)二看字幕:各项都含有的字母 (3)各项都含有的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是公因式的字母部分; (4)公因式的系数与公因式字母部分的积是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设计意图:由于第二环节提供的几个多项式比较简单,不能反映公因式的全部特征,而通过本环节中寻找多项式8a3b2-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