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57391

5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18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格式
  • cover
课 题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学 习 目 标 1.认识作者,识记生字词 2.了解物候知识 3.判断说明顺序 4.理清文章结构 学 习 重 难 点 1.重点: 识记生字词,了解物候知识 2.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判断说明顺序 智 趣 引 入 四季流转的图片 “七九河开,把酒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农谚。 让我们跟随春夏秋冬的时序更替去领略感受大自然的其妙语言,以及和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师生互动 一、知人论世 1.【走进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2.【写作背景】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写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师 生 互 动 二、一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识字记音 翩然( ) 簌簌( ) 物候( ) 载途( ) 农谚( ) 刺槐( ) 连翘( ) 短促( ) 孕育( ) 悬殊( ) 销声匿迹( ) 草长莺飞( )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年年如是:每年都像这样。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草木繁盛、莺歌燕舞的景象。 三、在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3)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4.第1———3自然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先描写一年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由直观的自然现象到抽象的概念—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二 次 备 课 课 堂 小 结 通过作者的生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我们身处其中而又不自知的许多有趣的大自然的语言,初步认识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候以及物候学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进一步深入地去了解和探索物候知识。 二 次 备 课 当 堂 检 测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连翘(qiào) 衰草连天(suāi)  B.翩然(piān) 海棠(táng) 销声匿迹(nì) C.悬殊(shū) 次第(chì) 草长莺飞(yīng) D.萌发(méng) 农谚(yàn) 簌簌落下(shù) 【解析】A项中,“翘”应读“qiáo”;C项中,“次”应读“cì”;D项中,“簌”应读“sù”。 2.指出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板 书 设 计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察对农业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