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60558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71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1-2022,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学习目标 通过预先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以及上阕在描绘景色时所运用的“炼字”艺术。因此,本课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在“炼字”的基础上总结上阕所绘之景的特征,探究苏轼在写景上的艺术化加工;(重点) 2.赏析下阕所怀之人的形象特点,探究苏轼在写人上的艺术化加工;(难点) 3.缘景明情,缘人明己,思考苏轼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任务探究一 万物皆染我色彩———赏析诗歌的景物描写 【任务导引】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这首词缘情绘景,缘景明情,因人设物,情景交融,使笔下的意境意味幽远。 【任务设计】 1.课前预习:绘出上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所描绘的赤壁图景。 2.展示学生画作。 3.问题探究: 元丰五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三咏”:“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书法”“千古文章”《前后赤壁赋》。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中描绘赤壁之景的词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前赤壁赋》) (1)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要点:词中景雄奇壮阔、惊心动魄;赋中景平静美好、广阔明朗。 (2)苏轼游赤壁所见的江水,出现在词与赋中迥然不同,哪一段更符合实际情况? 要点:从季节、地势、游玩方式上来考虑,赋中景更符合整体的景致实况。 (3)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一段,苏轼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要点:营造旷远深邃的意境、千古兴亡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积蓄气势;为抒情服务。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自己画,能够更直接地感悟词中所绘赤壁图景的特点。 ②在与同期作品《赤壁赋》的对比中,分析苏轼在词中对所见之景的艺术化加工。 ③明确这样加工的用意:营造怀古氛围,为下阕周瑜的出场积蓄气势,为抒情服务。 任务探究二 一代儒将垂青史———赏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任务设计】 课前预习: (1)假设周瑜出席“千古风流人物”大赛并拿了奖,请你依据《三国志·周瑜传》,为他撰写一段颁奖词。 (2)结合你对周瑜的了解,为周瑜画一张像。 2.展示学生撰写的颁奖词,看正史中的周瑜。 3.展示学生画作,说“我”眼中的周瑜。 4.回归文本,品苏轼笔下的周瑜。 5.问题探究: (1)三种角度看周瑜,他的形象有何异同? 要点:正史全面客观,自画形象直接,文本重点突出。 (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删去其中哪一句,对于展现周瑜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没有太大影响? 要点:“小乔初嫁了”。 (3)史料记载,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而周瑜娶小乔是在建安三年,两件事相隔十年之久。为何苏轼要特意加上这件事,还说“小乔初嫁了”,是他错了吗? 要点:这是一种缩小化的夸张,从三个方面突显周瑜的意气风发,反衬自己的失意惆怅。 【设计意图】 ①读正史,看周瑜,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人物生平、主要事迹以及性格爱好;让学生自己画周瑜,能够反映学生心中对周瑜最直接的印象;回归文本,明确苏轼笔下周瑜的形象特点,能够反映他为何仰慕周瑜。这样一来,人物形象比较饱满。 ②从三种角度看周瑜,可以发现赤壁之战是其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是周瑜最具有标志性的名片,这也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