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762147

浙美版五年级上册 第11课 泼墨山水 教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0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版,五年级,上册,11课,泼墨,山水
  • cover
《泼墨山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泼墨山水》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教学内容。泼墨山水画是直接将调好的墨汁或彩墨泼洒在纸上,然后根据形成的自然外形添加配景,具有墨色淋漓、气韵生动的独特水墨风格。也可以是在了解掌握水墨画墨色调配的基础上,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宣纸上,画出山体形象,再添加配景,是一种丰富多彩、奇妙新颖的绘画方法。教材从图例欣赏、步骤图、学生作品等几部分呈现,完整地展示了图像识读、技法获取、欣赏判断、创作表现等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泼墨山水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教材以现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春山归舟》为切入,让学生体验感受泼墨山水画的水墨韵味之美。以清代画家龚贤的《金陵八家山水册》与现代画家孙云生的《泼墨山水》对比,让学生判别泼墨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作画步骤图非常清晰明了,从泼墨、留白、添加配景等环节,生动展示了泼墨画法。最后展示了学生作品《春到江南》、《登高》,以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从同龄同学的作品上感受作画技法和点缀景物的巧妙,唤醒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学时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感知泼墨的各祌变化,在泼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留白”,从而为添画配景、增添作品意趣打下基础,进而从中体悟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体验泼墨画法的笔墨情趣。通过泼墨作画,引导学生了解泼墨的艺术风格与特点,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增进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经历着从想象到写实的前期过渡,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想象、图式,而是需要凭借某种媒材来记录所见和表达所想。在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中,需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作为中国画系列教学中,学生在小学低段,已尝试过中国水墨画的表观方法,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国画单元中续指墨画后,又一种新的国画表现技法。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色,学习传统泼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以泼墨技法尝试表现山水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欣赏、技能获取、大胆表现、体验分享等方法,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巧妙“留白”并添画配景,达到大胆想象与有意识创作的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泼墨山水表现形式,体验、感受泼墨画独特的艺术之美,进一步认识中国山水画,热爱传统水墨艺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探索学习泼墨山水画画法。 难点:泼墨韵味的有效掌握和留白处的巧妙利用。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2.学具: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解“泼”,唤醒生活印象 1.谈话导入:同学们,请先看老师板书,“泼”字你们可以组成哪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泼”字的? (泼:1.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向外洒,使散开。 2.蛮横不讲理。 3.有魄力;有生气;有活力。) 置疑:那我们今天的美术课,同学们都准备了墨和水,可不可以泼呢?敢不敢泼呢?揭示课题《泼墨山水》。 2.引导:相信同学们胆量够大,肯定敢泼,也能泼。但如何泼呢?能蛮不讲理的“泼”吗?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三幅图(课件展示:现实山水、传统山水与泼墨山水作品),分别谈谈你对三幅作品的感受。 简单梳理:自然山水给人真实细致的的感觉,能具体区分图片中的事物和实际位置。传统山水以勾勒、皴擦、点染等技法表现,以散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