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64880

1.2(第1课时)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课时作业(word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2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24847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课时,人口迁移,及其,特点,课时,作业
  • cover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第二节第一课时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一、选择题 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据此,完成第1~2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是( ) A.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B.从沿海地区迁向内陆地区 C.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D.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自发性迁移减少 B.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C.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西部地区 D.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边疆地区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甲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乙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D.甲地优美的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据此完成5~6题。 5、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是( ) A.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B.从内陆地区迁向沿海地区 C.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D.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6、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自发性迁移减少 B.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C.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西部地区 D.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边疆地区 读“某年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图甲)和“某年M市从业人员构成图”(图乙),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M市迁入人口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迁入人口各年龄段女性均多于男性 B.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人口的迁入主要是因为M市教育发达 D.人口的迁入导致M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 8、下列关于人口迁入对M市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缓解就业压力 B.减缓经济增长速度 C.减轻环境污染 D.增大基础设施压力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10、图中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下图为2018年各省迁入上海市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迁入上海市的人口主要来源于(  ) A.中西部省区 B.南部山区 C.周边省区 D.东北三省 12.河南省与浙江省迁入上海市的人口数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距上海市远近不一样 B.居民开放观念不同 C.两省人口政策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据此完成13~14题。 13、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14、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人口跨省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  ) A.少年儿童 B.青壮年 C.大中学生 D.老年人 16、推测该省(市、区)最可能是(  ) A.上海 B.浙江 C.广东 D.广西 二、非选择题 17、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