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701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优质说、上、评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易老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视频 查看:60次 大小:2506180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配套,视频,老师,易老师,教案,课件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学 科 数学 版本册数 11册 课目名称 圆的周长 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过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让学生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及公式的运用 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营造了丰富的动画场景,体会圆周长和直径间的倍数关系,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运用“猜测———实验———发现”的教学方法探究圆周率。 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展示完整连贯的割圆术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圆周率策略和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 使用方式方法 一、开门见山,引入圆周长 揭示课题 师:前几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圆,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圆的知识。 揭题:这节课来研究圆的周长。 学生回忆圆的知识 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二、操作体验,测量圆周长 (一)理解圆周长 1、请学生指一指大圆镜的周长。 2、学生同桌互指手上圆的周长。 学生上台指出圆的周长。 学生同桌互相指 利用课件,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 (二)合作交流,探究圆周率 1、猜测: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周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师:与半径有关,和与直径有关是一回事吗? 下面我们来研究直径与周长的关系,猜猜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这种猜想对不对,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生: 周的周长可能与直径、半径 生:是,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倍数关系,因为直径越大,周长越长,可能会有比例存在 运用“猜测———实验———发现”的教学方法探究圆周率。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测尝试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学生实验操作 小组活动建议3点 学生读要求 用课件展示出来很直观清晰 3、学生汇报 测量方法: 师:小组来回报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的? 师: 怎么知道滚到了一圈? 师: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把……,数学上叫化曲为直。这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以后还会经常用到。 生1:用线在圆上绕一圈,再拉紧在尺子上测量。 生2:将圆片在尺子上滚.. 生:在圆上作一个记号,等它再次回到尺子上是就是滚了一圈 生:曲线化成一条直线段。 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对周长测量方法的探讨和实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