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73970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精品课件(22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83683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精品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2.通过比较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提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感受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理解“凿空”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对西域管理的史实,初步树立国家版图意识。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与发展,同学们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何时开通的吗?它又是如何被开通的呢? “一带一路”示意图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知识拓展 西域的位置 小国林立、民族众多 根据地图指出西域的的政局特点? 想一想 玉门关 阳关 狭义西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新疆地区 广义西域:还包括今中亚、西亚、印度半岛和欧洲东部等广大地区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远去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张骞通西域 一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改编自《后汉书》 1.背景 西域地区的小国被匈奴武力征服 西域地区的小国经常被匈奴奴役 匈奴经常侵犯西汉边境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通西域 一 2.目的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知识拓展 这幅壁画位于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幅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其中传递的历史信息可以辅证汉武帝时期的中外交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张骞通西域 一 3.过程 前138年,张骞率领100 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 在经过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时被匈奴人扣留。 后来,张骞得到机会,带着部属逃出匈奴,西越葱岭,辗转来到大月氏。 前126年,张骞返回长安。 在返回长安途中,又被匈奴抓去扣留了一年多。 ———第一次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押了10余年,但他仍然“持汉节不失”,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张骞出示西域想象画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张骞通西域 一 3.过程 ———第二次 前119 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率领一个300 多人的使团,带着丰厚的礼物出使西域。 这时汉朝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此次西行比较顺利。 因王位继承问题而陷入混乱,乌孙国无意东归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 前115年,张骞回国时,乌孙国派遣数十名使者一起来到长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讲解 张骞通西域 一 4.作用 时间 目的 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公元前 138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及西域各族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 联络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