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7712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说课课件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98003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课,科举,制度,创立,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23张PPT。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锦江·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历史教研组 唐婧川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教学立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地位:独立成节;影响深远--重要; 特点:内容简单而零散,与现实关照密切。 科举制度是创立于隋朝,初步发展于唐朝的一种相对公平公开,且影响深远的官员选拔制度。当下,考试依旧是相对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但是应该以史为鉴,改革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以适应新环境下的人才需求。 二、教学立意 初一学生: a.对科举制度有零散的了解; b.对科举制和当下考试制度的认识往往简单化、情绪化; c.缺乏史料分析的训练,但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好动而富有创意。 d.我班学生课外阅历丰富,能积极思考,大胆提出各自的见解。 三、学情分析 1.读《草堂笔记》,感知、体验科举制度; 2、根据材料,合作探究科举制度的影响; 3.晒微博:思考当下的考试制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掌握科举制在隋朝创立的史实,了解其创立背景及在唐朝的发展情况; 2. 提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1.通过了解制度环境中的人物命运,能对科举制有更为客观的认识; 2.能对当下的人才选拔制度有理性的思考。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1、抽象的制度和散落的知识点———生动的人物命运一线贯穿(李大山、李小山父子登科的故事)———了解并感知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2、丰富的材料+处处铺垫+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感知并理性思考科举制度。五、教学策略李小山(唐):《草堂笔记》3、晒微博———对当下考试制度的思考。重点: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的史实; 难点:对科举制度及当下考试制度形成理性认识。 一.导入六、教学过程二.读史明制三.谈古论今四.本课小结一.导入视频—生活中科举文化激趣导入·拉近距离今天,我要给大家展示一样宝贝……李小山(唐):《草堂笔记》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三.谈古论今四.本课小结二.读史明制六、教学过程(背景)(发展)清晰脉络·活化材料一.导入二.读史明制三.谈古论今四.本课小结(创立)李大山、李小山父子登科记:第一章 英俊沉下僚 内容简介:李小山之父李大山,南北朝人,才识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始终没有做官的机会,只能耕田教子。 [ 英俊:指才智杰出的人] 为什么有才识的李大山会不得志? 读史明制地方人才 为什么有才识的李大山会不得志 ? ———九品中正制埋没人才中正第一章 英俊沉下僚背景读史明制自主探究·内化要点第二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史明制内容简介:新皇帝下诏,要不论出身,“分科举人”,但名额甚少,李大山没能考过。几年后,他的表兄从长安来信:太子登基,又开设了新的考试科目选官,录取人数也增多了。李大山又去试了试,不仅高中,还深得皇帝赏识。 两任皇帝分别是谁?是什么改变了李大山的命运?自然衔接· 暗合立意创立背景读史明制内容简介:已是开元年间,从小只会诵读经书的李小山虽然考了个功名,却被兄弟们轻视。于是小山遍访名师,写诗作赋,还时时留心国家大事。几年后,他又去报考其他科目。第三章 闻达之路唯文章环环相扣·启发思考创立背景发展 李小山两次考试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是考过了就直接做官吗? 唐:州府试省试殿试读史明制创立背景发展矫枉纠偏·拓展延伸第三章 闻达之路唯文章吏部考察第四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读史明制创立背景发展 你知道李小山要参加哪些庆祝活动吗?有我吗?处处留心皆学问第五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读史明制创立背景发展芙蓉园里话风流六、教学过程(背景)(发展)———对科举制及当下考试制度的思考一.导入四.本课小结(一)英俊沉下僚(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