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91255

专题01 初中物理概念识记-中考物理知识手册

日期:2024-06-2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5次 大小:282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物理,专题,初中,概念,识记,中考
  • cover
专题01 初中物理概念识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4.音调:声音的 高低 。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 5.响度:声音的 大小(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由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6.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声方式决定。 7.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 声是指 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 8.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Hz 的声音。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9.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10.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1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1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13.汽化: 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汽化需要吸热。 14.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15.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16.沸点: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17.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大大地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或二者兼用。 18.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钨等。如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就是由于灯丝升华的缘故.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自然界中的霜的形成,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20.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 反射 。 21.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 22.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 2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光线发生偏折,这个现象佳作光的折射。 24.光的色散: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 25.光谱:把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6.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7.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8.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9.光心: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30.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31.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32.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 33.像距(v):物体的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 34.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35.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6.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37.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38.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9.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40.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强弱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