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92309

小学科学-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技术环境介绍+情境设计方案【2.0微能力获奖作品】

日期:2024-06-01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4次 大小:13530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情境,小学,获奖作品,能力,方案,设计
  • cover
小学科学-微能力2.0认证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1.情境设计方案 2. 技术环境介绍 撰写:Z J 【获奖作品】 1.情境设计方案:基于工具/软件/平台设计学习方案,突出学生真实学习体验。方案需包括主题、面向对象、目标、任务、过程、评价、工具/软件/平台的使用策略等内容;若为文本,请以 PDF 形式提交。 2. 技术环境介绍:介绍一种你认为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学习体验的技术环境(工具/软件/平台等),包括功能和特点,并结合实践归纳适用主题和情境,建议结合图文呈现。若为文本,请以 PDF 形式提交。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设计方案 基本信息 单位 XX小学 姓名 Z J 能力维度 □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 学法指导 □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 多媒体教学环境 □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学习主题 《太阳系大家族》 面向对象 六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4、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5、运用 AR 星座程序,创设真实学习情景,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有关国内外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学习任务 从引导学生将视角指向茫茫宇宙的目的出发,由认识地球公转引向认识、了解太阳系和太阳这颗恒星,并指导学生探究太阳系的一些现象。 学习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大屏幕播放2021年10月16日“神舟 13 号”载人飞船发射情景,学生观看。 2、谈话: 同学们,当你又一次看到那让你久久难忘的场面,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呢? (抓住目前的热门话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展开教学,当学生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问题要问,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天文的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二)探究新知,识太阳系 1、今天这堂课我们也要象XX、XX、XXX三名航天员一样,乘坐载人飞船,走进太空,探索宇宙,大家说好吗?我们先来认识太阳系这个大家族。(板书课题:太阳系大家族) 自学课文 1、大家把书翻开,你能了解到什么知识?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 2、结合课前的准备,讨论交流; 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示交流。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多媒体资料做补充。) 4、汇报交流。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卫星和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介绍九大行星运行特点。 九大行星环绕太阳旋转有下列一些特点: 1、九大行星都是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太阳公转的; 2、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 3、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4、它们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而没有飞离太阳,是因为太阳的巨大引力作用。 (三)建立太阳系模型(橡皮泥模型) 1、探究学习。 2、向学生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3、让学生讨论:建立太阳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阳系的哪些数据 4、使用 AR 星座程序,认识八大行星的大小及轨道。 5、教师提示:按比例缩小各天体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各天体6、学生计算。 7、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 操作: 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体的距离。并根据各行星的直径,初略地用橡皮泥搓出大小不同的各行星。将行星插在支架上。 (四)建立太阳系模型(课外场地) 1、引导语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