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00583

2022年福建中考语文考前押题卷(三)(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2758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年,福建,中考,语文,考前,押题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福建中考语文考前押题卷(四)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语境,补写古代诗文的名句。(10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崔颢的诗里有“晴川历历汉阳树,①_____”,欧阳修的词中有“轻舟短棹西湖好,②_____;陶渊明不染世俗,俯仰之间享受“③_____,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李清照梦回帝所,生发出追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④_____”的梦想。 览物之情,各有不同。晏殊在《浣溪沙》中借“⑤_____,⑥_____”感叹时光的流逝;杜牧在《赤壁》中以“⑦_____,⑧_____来倾吐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经纶世务者,⑨_____”的感受;面对月下庭院,苏轼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⑩_____”的感慨;……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古诗文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车过戈壁,当远方山崖上(甲)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①屏( )息沉默了。天蓝得仿佛蓝②liú( )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零星些许细流。在这样的偏远之地,呕心沥血,穷尽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但若非如此,又怎能为后世树立艺术的示范? 经历千年岁月风沙,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早已(乙)褪色、然而光照之下依旧摄人魂魄,令人心醉神迷,折服于人类文明的庄严璀璨。 为什么来到敦煌?(丙)面对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血与泪,留下光荣与梦想,留下不朽艺术的古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____(A.píng B.bǐng) ②____(A.琉 B.流)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A.断断续续 B.陆陆续续) 乙____(A.斑驳 B.斑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它的阳光与星辰,曾照耀无数杰出的艺术家与虔诚信众的心灵 ②当然是为了它迷人的历史与文化光影 ③在敦煌看见的一草一木,都令人浮想联翩 ④也曾给予他们坚定的力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笔“新”“旧”对比,表达出景物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 B.“几时回”三字折射出词人内心那种企盼西下夕阳返回又知其难返的复杂心态。 C.“独徘徊”的“独”意为“独自”,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 D.整首词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耐人寻味。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雷义传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也。初为郡功曹,尝擢举善人,不伐①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②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同时郎坐事③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乞赎义罪。顺帝诏皆除刑。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伐:自夸。②承尘:天花板。③坐事:因为犯事获罪。 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