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01977

【2022考前冲刺】高考历史三轮 专题一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孕育(奠基)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4次 大小:27981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华,解析,原卷版,学案,奠基,孕育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孕育(奠基) 【思维导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考点梳理】 一、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 (1)王位世袭制: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③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3)宗法制 ①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内容:按血缘亲疏,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④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来源:21cnj*y.co*m】 (2)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从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雏形出现;郡县制出现。 二、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 1.农业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出处:21教育名师】 (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1cnjy.com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 2.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 三、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1.西周时期:文化上“学在官 府”,即官府垄断教育;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商周时期,敬祖重德的文化为儒家学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商代,汉字的完整体系形成,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2.春秋战国时期 (1)思想:春秋时期,道家 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学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文学艺术: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期的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21教育网 【高考突破】 一、商周政治文明的传承 (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①从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个人独裁专制”趋势。 ②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从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礼乐制度”再到秦朝“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