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81213

30我是中国公民

日期:2025-09-17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69518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我是,中国,公民
    课件10张PPT。1、什么叫公民?我是中国公民依据我国宪法,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3、作为公民的条件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不论其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有何不同,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要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结论 一个人无论拥有何种身份,在本国法律面前,他都是一名公民,其权利和义务由法律加以确定。 思考:图3-25、3-26中的人物,谁不属于人民的范围?为什么不属于人民?被判刑的人不属于人民 因为他们的言行损害可国家利益或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他们的不良行为使他们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了对立关系。P102页什么是人民,它同公民是什么关系?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人民”不包括敌人在内。公民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其中,人民占绝大多数,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属于公民但不属于人民,他们虽然也包括在公民范围之内,但并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基本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 为什么要以18周岁作为能否成为选民的条件?18周岁是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界限。年满18周岁,意味着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所以,宪法赋予18周岁以上公民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区分现代社会公民与古代“臣民”“子民”的不同在古代专制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只是被当作统治的对象。 “臣民”,还有“子民” 等,反映了人治社会或专制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公民的重要特征?1、公民依法享有其一切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与人民、臣民(子民)的区别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它反映一定的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指一国中所有具有该国国籍的人,可用于单个的人。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它是一个集体概念,任何单个的人不能称人民。臣民是封建社会中的被统治阶级,只承担义务, 没有权利。1、按常理,老人的财产应该由他的两个女儿来继承,但老人为什么立下这样一份遗嘱呢?2、老人的两个女儿最后为什么败诉了?小保姆与百万遗产3、小保姆有权利得到老人的遗产吗?为什么?4、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权利和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如果你是这位老人的亲戚,你会不会支持他的做法?作为子女,通过这一事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公共生活中,人们在享受使用公共物品这一权利的同时也有保护公共物品的义务在家庭生活中,未成年人有被抚养的权利,同时也有尊敬长辈的义务在学校生活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权利在市场交易中,人们有自由买卖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相关法规的义务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作为公民,我们忠于自己的国家,不仅源于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也因为我们在法律上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效忠自己的国家。关心国家的重大决策,关心国家和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关心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如何树立公民意识? 良好的公民道德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 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课件10张PPT。1、什么叫公民?我是中国公民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据我国宪法,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3、作为公民的条件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不论其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