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81230

水循环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2次 大小:2279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循环
  • cover
《水循环》课题讲座 主讲人: 时间:11月28日 一、课程目标解读: 内容: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解读:本条 “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水。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三个要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3.“运用水循环示意图”体现了标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强调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所以需补充河流水的补给类型。 二、课题分析 课题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内容属于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水圈与其它圈层间的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种具体表现,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对水循环影响频繁,有利有弊行为对水循环影响值得人类的反思,所以学习其意义重大。 课题内容体现: 本课题体现在湘教版教材的第59页到第61页中,教学内容包括4部分: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水循环的主要意义;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材从陆地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未作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是将它们综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之中,侧重说明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和水循环的积极意义。教材设计了两个关于水循环的学生活动内容,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关于水循环意义,教材未加明确说明,而是分散在具体内容的介绍之中,具体反映在以下三方面: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二;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的传输转化;三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课题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课题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专家建议:本课题国家课时安排为1课时,专家建议本课题教学建议为:水循环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宜采用多媒体或板图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水循环过程,把握以下主要要点:1.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动力来源;3.水循环过程中热量的吸收与释放;4.水循环的意义 对水循环的教学,教材对各水循环环节的水量未加说明,图示箭头中也未加区分。为了说明陆地淡水资源的有限性,教学时可适当补充其数量的差异。如海洋蒸发的水汽,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