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六-1、头皮静脉穿刺技术 婴幼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易见,不滑动易固定,头皮静脉输液便于保暖,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及其他诊疗和护理工作,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见图4-5)。 【目的】 1.治疗疾病,使药物快速输入体内。 2.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液体、电解质平衡。 【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 治疗盘、输液器、液体及药物、70%乙醇、棉签、弯盘、胶布、小垫枕,根据需要备剃刀、绷带等备皮、约束用物。 2.护士准备 按护士素质要求做好仪表和态度准备外,评估患儿身体状况,了解药物和静脉情况。 【方法与步骤】 1.准备药液 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中,关闭调节器。 2.核对挂瓶 携用物置患儿床旁,核对解释、查对药液,将输液器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备好胶布。 3.安置卧位 将患儿取仰卧或侧卧,头垫小枕,助手固定其头部和肢体。必要时采用全身约束法。 4.皮肤消毒 操作者于患儿头端,必要时剃去局部头发,选择静脉,用70%乙醇消毒皮肤,再次查对。 5.穿刺固定 操作者以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持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有落空感同时见回血,再进针少许。松开活塞,无异常,固定针头,将输液管进行固定,必要时使用绷带。 6.调节滴速 根据病情、年龄和药液性质调节滴速。再次核对、签字。 7.洗手记录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加入药物注意配伍禁忌。 2.穿刺前应仔细检查并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 3.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和一般情况的变化等。 4.注意鉴别头皮静脉与动脉,头皮静脉外观浅蓝色,触摸无搏动,管壁薄易压瘪,不易滑动;头皮动脉外观浅红色,触摸有搏动,管壁厚不易压瘪,易滑动。 5.需24小时连续输液者,应更换输液装置,若超过48小时应更换注射部位及输液管。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六-2、颈外静脉穿刺技术 【目的】 采集血标本,协助疾病诊断及治疗。 【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 治疗盘、采血针、2%碘酊、70%乙醇、小垫枕、干棉球、棉签、采血管、无菌手套。 2.护士准备 按护士素质要求做好仪表和态度准备外,评估患儿身体及颈外静脉状况。 【方法与步骤】 1.安置体位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肩下垫小枕。助手于患儿足端,用两臂按住患儿身躯,两手扶着面部与枕部,使患儿充分暴露颈外静脉(见图4-6)。 2.穿刺采血 操作者站在患儿头端,选取穿刺点于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左手示指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右手持采血针,待患儿啼哭静脉显露最清晰时于颈外静脉外缘,针头与皮肤呈30°角沿血液回心方向进针,有回血后固定针头,连接采血针与采血管,抽取所需血量拔针。 3.按压止血 用消毒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2~3分钟。血标本送检。 4.洗手记录 再次核对,安抚患儿,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有严重心肺疾病、新生儿、病情危重者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儿禁用。 2.要求操作者技术娴熟。若穿破静脉会引起血肿,甚至压迫气管,妨碍呼吸。一旦局 部静脉穿破,立即加压止血,待止血后更换对侧采血。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穿刺时应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和呼吸情况,发现异常 立即停止操作。 六-3、股静脉穿刺技术 【目的】 采集血标本,协助疾病诊断及治疗。 【操作前准备】 采血备注射器,其余操作前准备同颈外静脉穿刺技术。 【方法与步骤】 1.安置体位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垫高穿刺侧臀部,助手于患儿头端,用双肘及前臂约束患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