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 课程标准 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借助老师的现场演奏古筝,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古筝,通过听辨,对比,图解等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表现有一个完整的体验,更能体验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及意境,感受古典音乐的美。 教学内容分析 (花城-出卷网-六年级),《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教学目标 1. 反复聆听乐曲《渔舟唱晚》,体验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及意境,感受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 2. 能哼唱主题并初步记忆主题音乐,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理解音乐。 3. 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筝古朴、深远的音色及其演奏技巧、表现力。 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古筝的音色,基本构造及演奏技巧。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学习能力,有较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对乐曲也掌握了一定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随着学生的生活领域与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能力也逐渐增强,对中国民族乐器的认识与了解也逐渐深入,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在生活中系统地学习古筝、古琴、二胡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成为新的一批民乐爱好者。 重点、难点 1. 感受音乐与体验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及意境。2.了解古筝的音色、演奏技巧与表现力。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多媒体,演示文档,古筝。 课程实施类型 √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1: 序号 1 组织课堂教学,老师演奏古筝导入。 2 生说说对这个乐器的感受(音色、外形等)。 3 师简单介绍筝的构造、音色与演奏技法。 4 完整聆听全曲,音乐描绘的画面与音乐有何变化? 5 欣赏第一部分,学唱两个主题并对比,分析音乐要素(板书:情绪、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等) 6 欣赏第二部分,初听:感受意境、音乐要素的变化。再听:观看视频,介绍“花音”的演奏。联想画面,跟着乐曲律动(划船)。 7 欣赏尾声,渔民们欢欣地驾舟晚归,划桨声、摇橹声此起披伏,突然……音乐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 活动目标 巩固和学习乐器音色,外形等。 解决问题 学唱各主题音乐,分析音乐要素 常规资源 古筝 活动概述 1、师生问好。2、初步了解古筝的基本构造及音色 教与学的策略 教师示范与学生一起聆听 反馈评价 学生能够很认真的聆听老师的范奏。 教学活动2: 活动目标 再听乐曲,想象乐曲的意境。 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古典音乐的美。 技术资源 完整的音乐资源,王中山演奏的视频 常规资源 古筝,PPT 活动概述 通过老师的现场示范,使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古筝,学生边听乐曲,边听老师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通过不同的技巧,古筝弦上连续奏出快速的“花音”,生动地刻画了乐曲的意境。分段聆听:欣赏第一部分:1.学唱两个主题并对比:A主题要求模拟筝的音色来唱(古朴、沉静),速度慢板,描绘了夕阳西下安静的湖面;B主题情绪欢快,速度中板,描绘了湖面上出现了点点渔船,渔民们丰收后的欢歌笑语。分析音乐要素(板书:情绪、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等)。2、欣赏第二部分初听:感受意境、音乐要素的变化。(板书:情绪、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等)3.再听:观看视频,介绍“花音”的演奏。4.联想画面,跟着乐曲律动(划船)5、欣赏尾声:师:渔民们欢欣地驾舟晚归,划桨声、摇橹声此起披伏,突然……音乐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情绪、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