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83475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日期:2025-05-15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84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 cover
课 题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课 1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曾跟东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能力 通过分析,认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提供了很必要的条件。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了解整体世界的形成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表现,通过归纳概括,理解整体世界的含义。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认识整体世界的形成对落后国家造成的不同影响和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挑战,通过学习,学会全面、发展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什么是整体世界;认知整体世界的形成在各个领域的表现。 教学难点 理解整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中国是如何纳入到整体世界体系中的。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师:昨夜的新闻或者近期的国际大事,提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可以问学生去过那个地方吗?学生:看电视、上网、报纸、收听广播等。 师:可见,任何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可能很快传遍全球,影响到世界各地。世界是一个整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师:“地球村”、“地球大家庭”、“地球变小了”这些词语经常萦绕在我们的耳际,把“村子、家庭”这样的小单位冠在地球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上,难道说地球真的变小了吗?同学们四人一组,思考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师:可见地球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是人的能力加强了。这就好比小时候的鞋子,现在看着小了,其实鞋子并没有变,而是你的脚长大了。工业革命以后,西欧的工业文明向世界扩散,使世界最终连成一体。所以说是工业革命使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提问]:我们班同学有没有国外的亲戚朋友?那么你通常怎么和他们联系呢?学生:打电话、上网聊天。 师:“千里亲人马上通,千里亲人马上见”。外国的产品怎么到中国来,电话传不过来,那么只有通过飞机、远洋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我们来看二十世纪初新型通讯工具和交通 通过新闻、地球村的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难道说地球真的变小了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工具的发展。 指导学生朗读阅读卡。 师:电报、电话陆上有,海底也有,说明通讯工具的发展。两条运河的开通,缩短了各大洲之间的距离,不仅距离缩短了,而且交通工具的速度也加快了。 阅读看图6-23。师:这是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工业革命早期谁发明了蒸汽机?--英国人瓦特。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比新航路开辟时的木船有明显的区别?--动力稳,时速快。这种汽船是美国人富尔顿研制成功的。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提问]工业革命使整体世界最终形成了,那么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四人一组思考讨论。(提示学生,从我们身边的表现或变化:经济、交通、人口、文化、体育、娱乐、饮食、服装等角度去思考、归纳。) (1)经济[提问]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学生:英国。师:我们来看图6-24 19世纪英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提问]英国与哪些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师生小结:英国的工业产品能畅销世界各地,这是因为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当时唯一的工业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其他国家的原料也能输送到英国,可见贸易是相互的。思考:英国这么多的产品要输送到世界各地去,这就必然促进交通工具的发展。 (2)交通,师: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的交通方式的出现,比如铁轨的出现,铁轨不仅在欧洲延伸,也出现在亚洲和美洲。交通的繁忙促使了一批港口城市的出现,比如英国的伦敦,中国的上海,看6-25 19世纪繁忙的伦敦码头 图6-26 19世纪末的上海外滩 同学们可能觉得上海和伦敦差别很大,但是上海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