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41745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 倍数与因数《公因数 》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7416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倍数,因数
  • cover
《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最大公因数是学习约分的必要前提,也就是学习分数运算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约分时,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这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通过例1将一个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的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增强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 “倍数、因数”的概念、 “2,3,5的倍数特征”,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迅速正确的求出或找出“2、3、5的倍数”。经过几年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学生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水到渠成,而且很容易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利用最大公因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索,讲解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汇报 出事课前问题 同学们,昨天留给大家一项任务,我们先回顾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张长30cm、宽12cm的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正方 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是多少厘米 (指名读题) 这个题目的问题是什么?(集体回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是多少厘 米 )。板书:正方形的边长 2、汇报完成情况 提问: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完成结果? 指名回答:1cm,2cm,3cm,4cm,5cm…… 预设:若有同学回答:先画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时,设疑题目“是剪正方形,你为什么画呢?”先设计方案,再剪,就不会出错了。 3、引入: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同学们找到了边长可以是这么多,如果 把课前的问题改变一下,会是什么情况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把教材的例1进行改编为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让学生完成,一方面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寻找合适的办法,动手操作完成,是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体验,一方面为课堂上进一步的探究新问题节省时间。】 探究新知 (一)合作探究,解决新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1:一张长30cm、宽12cm的长方形纸,剪成 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 请学生默读,看看哪里不一样了? 指名回答:增加了“且没有剩余”的条件;问题变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最大是多少厘米 ” 提出问题:怎样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才能没有剩余? 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1)结合自己的课前完成的情况,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2)需要的写一写、记一记。 学生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确定汇报小组。 汇报交流:指名小组按顺序汇报:①剪边长是1cm、2cm、3cm、6cm的 正方形,没有剩余,并说明理由:正方形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30的因数,就没有剩余。 ②剪正方形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不是长方形的长或宽的因数,或既不是长的因数,也不是宽的因数。 师生归纳小结 要使剪出的正方形大小相等且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12 的因 数,又是 30 的因数。 【设计意图:这一小环节是在学生课前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全 班汇报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使剪出的正方形大小相等且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12 的因数,又是 30 的因数。为学习公因数和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