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50688

【课件】第三单元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共22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8350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2张,一册,必修,教版,地理
  • cover
(课件网)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素养目标 1.了解土壤的概念、分层及组成。 2.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肥力 生长植物 腐殖质层 成土母质层 发育程度 环境因素 矿物质 有机质 课前预习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1)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 ,为土壤形成提供 和 。 (2)气候:土壤形成的 因素,为土壤形成提供 和 ,影响矿物质 、物质 和生物活动。 (3)生物:土壤形成的 因素,为土壤提供 , 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4)地形: 、坡度、 等地形因素影响着 、 和 等条件,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决定着土壤的 ,土壤从无到有,从 到 ,层次由 到 ,逐步发育成熟。 物质基础 矿物质 无机养分 动力 水分 热量 风化 迁移 决定性 有机物 植物 高度 坡向 光照 热量 水分 发育进程 薄 厚 少 多 2.人类活动 (1)有利影响:改善土壤的 ,提高土壤的 。 (2)不利影响:破坏 ,造成土壤 ,肥力 。 结构与性状 生产能力 土壤结构 退化 下降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1.关于土壤肥力特性的理解 土壤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即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能够使水、肥、气、热条件达到稳、均、足、适的程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自人类开创农业以后,土壤即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之一。 问题探究 2.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高度、坡度与坡向等地形因素通过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发育。 知识拓展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贫瘠的自然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南方地区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土壤比较贫瘠;南方地区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导致土壤贫瘠。 例1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 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2)题。 (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 A. 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 A. 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Ⅰ 解析:(1)土壤的最上层是有机质层,是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枯枝落叶本身就来自生物,而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靠的就是生物的分解。(2)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 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最薄,图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应位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2 中的Ⅰ,Ⅱ为森林地区的土壤发育情况。 答案:(1)A  (2)D   例2 土壤的形成受多种要素综合影响,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下图为生物影响土壤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 A. 生物 B.气候 C. 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 (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