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57088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2686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甲】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下列对甲乙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的“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表现出诗人遭受挫折后怅然若失,内心苦闷抑郁。 B.乙词运用了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词人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C.甲诗中诗人的感情在发生着变化:怀才不遇的苦闷茫然→对仕途前程的期盼→乐观坚信。 D.乙词中词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苦闷情绪结合起来,是一首富于浓厚现实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21·世纪*教育网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新年贺词中说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结合甲乙诗词中内容风格与此相似的诗句,具体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来源:21cnj*y.co*m】 【答案】1.D 2.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托物言志)的表现 手法,词人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委婉地表达了词人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3.甲诗“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喻实现远大的理想。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治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出处:21教育名师】 乙诗“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运用奇特的想象,诗人想乘风飞去,到万里高空看一看魂牵梦绕的大好河山,表达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苦闷。抒发了词人立志收复大好河山的强烈愿望。 【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 D.有误,从“把酒问姮娥:被 白发,欺人奈何”“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等句子可知,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这首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苦闷情绪结合起来,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21*cnjy*com 故选D。 2.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诗歌句子的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这句话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作者要飞奔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由此可知,这句话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政治理想。 3.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要结合重点句子来分析。 甲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沧海”的意思是“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诗人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扬帆的勇气,展现了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乙词中“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 山河”的意思是“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这句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