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6642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压强(第一课时)》精品教学示范课(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说课稿)

日期:2024-06-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51次 大小:1692131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优质,课稿,课件,配套,实录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说课稿 松泉中学 张燕 1、 说教材 (1) 说教材的地位 《大气的压强》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三节内容,我的课程是按照这一节的第一课时设计的。教材中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围绕天气和气候等地理常识展开的,这一节的内容是被安排在讲述完大气概况和天气及气候之后的,在这里加入大气压强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大气压的角度理解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这一节课的设计对学生日后学习各种气候现象奠定了基础。大气压的学习还能让学生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教材后面所列举的种种生活现象。在物理的角度看,这一节大气压的学习是上一章固体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延续,完整了学生对压强的整个知识体系。 (2)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取知识的来源,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我所制定的课程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发现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式以及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精炼的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我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探究兴趣。 (3) 说教学重点、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大气压的存在,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精炼的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4) 课时安排、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这节课我安排的是一个课时。在教学准备上,除了演示课本的几个实验之外,还准备了紫砂茶壶、吸盘钩、玻璃酱油瓶、纸盒装饮料盒等生活常见的用品,马德堡半球实验不好操作,因此,展示了实物模型。 2、 说教法 这节课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生活实例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教学),发现教学法 3、 说学法 根据我所设计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得到的学法有:观察法、体验实验法、动手探究法、分析演绎法 4、 说教学设计 (1) 引入 用“吸纸盒装饮料瓶身会瘪”的事实引入大气压的存在。 (2) 正课 1、 大气压的存在 请学生根据课本的提示演示课本的两个实验———覆杯实验”(请学生将倒置的杯子在空中转动一下,使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方向是朝各个方向都有的)和“瘪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瓶身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大气压的方向是朝各个方向的)。并设计引入“空瓶吸鸡蛋”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承接之前的实验现象描述,引导学生想事物的原因思考,给出了大气压存在的原因———大气有质量,且大气具有流动性。并介绍发现大气压的重要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操作以及重要意义(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和说明大气压的值很大),使学生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大气压发现上起得重要作用。 随之进行了相应的知识拓展,根据教材的设计,介绍了人体中的“马德堡半球”并请学生演示生活中的“马德堡半球”———两吸盘挂钩吸在一起之后让学生上台拉开,验证大气压之大。 2、 大气压的大小 从大气压数值很大,自然引入到大气压的测量。先介绍现今的测量工具,然后解释大气压数值会发生变化的原因———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然后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托里拆利实验所测定出来的标准大气压值。我将托里拆利实验作为介绍的内容,使学生知道此实验的目的,对于其实验方法并不强调,只要求记住实验的结论———1标准大气压的值为760mmHg=76cmHg=101325Pa。 3、 实例解释 通过对1标准大气压数值的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大气压的大小,此时,利用吊针瓶口的通气管和抽血使用的真空试管作为例子,使学生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