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1 信息社会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粤教版 必修二 《信息系统与社会》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社会的由来、含义与本质 2、理解并能描述信息社会的四个特征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问世 参与这台计算机运行和维护的是一群女性程序员 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 1982年,微电脑开始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Intel 发布 286 处理器 该产品发布后的6年内,全世界基于286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便达到了大约1,500万台 1993年 互联网开始商业化运作 信息社会来临 2003年12月,“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各国领导 人通过了题为“建设信息社会:新千年的全球性挑战”的《原则宣言》,正式向全球确立了信息社会的来临。 2006年 联合国将每年5月17日确定为“世界信息社会日” 学者们对于“信息社会”不同维度的主要观点 经济 网络 文化 社会 技术 信息经济学家者提出“知识产业”“知识经济”的概念和从经济学的角度测度信息社会的方法,将知识产业分为教育、研究与发展、大众传媒、信息技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五个方面 经济 社会学者从社会职业分布来测度信息社会,认为信息社会是大多数就业者皆从事与信息相关工作的社会 社会 网络专家认为网络社会有两个特征:数字化的网络通讯、信息管理和传播技术无所不在,成为沟通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一种基础设施;通过网络组合,社会产生与组织得以重构,人类的活动可以跨越空间重新设计和彼此关联,成为人类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一个基本形式。 网络 信息技术专家认为,当代的信息革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扮演了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并相应地促进生产关系发生转变,从而推动社会前进的角色。 技术 信息文化学者认为,工业社会改造的生产方式,而后工业社会则改变了生产的最终结构,即文化。后工业社会被解释为“程序化的社会”,文化再生产中,信息、消费、健康、教育等均被产业化。 文化 《原则宣言》 2003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的《原则宣言》中对信息社会的描述: 信息社会以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和面向全面发展的社会。 在此信息社会中,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和知识,使个人、社会和各国人民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人类对未来信息社会的共同展望 信息社会 是指通过创造、分配、使用、整合和处理信息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社会形态。 信息社会成员通过创新、高效使用信息系统及其信息技术等手段,获得较高的个人或组织生存与发展优势。 信息社会本质 以“信息活动为基础”的社会 想一想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了吗 信息社会指数 网络社会 指数 信息经济 指数 数字生活 指数 在线政府 指数 衡量标准 信息 社会 网络社会 信息经济 数字生活 在线政府 特 征 网络 社会 2021年,全球49亿人接入互联网,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 网络化是信息社会最为典型的特征 基础设施完备 信息服务可获得性 社会发展的全面性 第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软件企业,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世界互联网大会 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