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884046

口字底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17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3330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口字,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7 口字底 课时 1课时 教案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口字底》。本册教材主要以唐欧阳询楷书《九成 宫西峡醴泉铭》选字为主。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偏旁的练习,对合体字的高低相谐、左右对称、布白均匀、开合、呼应等结构特点也有基本的把握。因此,本课将引导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学习口字底的写法,重点把握口字作为字底时的书写要点及其例字的用笔与结构规律。学会调整口字底中三个笔画在不同字中的形态、粗细、以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掌握各自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运用辅助线,体会和把握带有口字底的例字中重心位置、主笔运用、分布均匀、巧平衡的结构规律。教学目标学会分步书写口字底的方法,注意笔画间的形态的的细微变化。掌握口字底与整个字的合理搭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欧体楷书的红十字美。了解“善”字学习,深化我们对传统美德的热爱和传承。通过书写“善”、“若”,联想到《道德经》中“上善若水“,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学重点通过课堂实践,正确、规范书写口字底,掌握调整笔画形态以及粗细的位置关系的书写技巧。教学难点书写口字底在字中的运用,掌握口字底的字笔画间的均匀分布以及突出主笔、巧平衡的结构规律。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从形象记忆到抽象理解的过渡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在技法实践上,基本掌握了五指执笔法和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点、钩、提等)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方法对酣的偏旁部首的书写和合体字的结构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的观察、临摹、分析能力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对笔画的细节和结构的变化书写不甚理解,只对汉字外形有模糊的记忆。还需引导学生在笔画的运笔方法和结构规律上深入理解。此外,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还不是很强,还要关注其学习习惯和书写姿势。在他们放松时或出现错误时予以纠正,以便养成良好 的书写习惯。三、教法本课的内容决定了将采用讲授式、探究式、示范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授课。讲授过程中有学生的互动、欣赏感受、分析比较,还有教师的范字引领、作品展示穿插在其中,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和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授课内容,通过实际运用提高学生毛笔书写的能力,学以致用。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汉字图片,让学生了解尸体的演变,激发学生的对文字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直观演示、合作交流、尝试体验、教师示范引领等手段进行教学。四、教具文房四宝、课件、实物投影等五、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2.复习笔画:师生互动:出示金文“善”,观察一下口字在什么位置?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了解“善”字的演变史,以及古人使用的造字法。3. “善”是道德的表现,《三字经》中讲道“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 ,善字教会我们怎么样为人处世与人团结友善,懂得包容,敢于担当。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善”字,写好善字首先要掌握口字底的写法。(出示课题:口字底)5.同学们【设计意图】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和汉字的演变知识,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引出“善”字。通过猜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与祖国文化的悠久。讲解示范与实践点评口字底的学习观察“口”字和“口字底”提问:口字变为口字底时字形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小结:作为口字底时,形体小而扁。(板书:较扁)观察“口”字底,掌握书写要点观察口字底的形态,说一说口字底的书写特点有哪些?(从每个笔画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归纳:a.“口”字底中左竖向右斜,右竖向左斜,且右竖稍粗。b. 横折的起笔处与左边竖的起笔处不相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