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东汉 吴国 229年 魏国220年 蜀国221年 三国 魏灭蜀 263年 西 晋 266- 316年 东晋 (317-420年) 383年 淝水之战 十六国时期 前秦 统一北方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北 魏 北朝(439-581年) 南朝(420-589年) 宋→齐→梁→陈 南北对峙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 经济特征:? 民族关系特征:? 政治特征: ? 温故知新 灭 x 隋朝 灭 x 统一全国 政治特征: 政权并立 民族关系特征:民族交融 经济特征: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贰———问题串知识 谁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一)隋唐五代十国的更迭 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Q1.【2018·重庆】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地是( ) 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 B 1.隋朝的兴亡 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 618年·因隋炀帝暴政而亡(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贰———问题串知识 谁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一)隋唐五代十国的更迭 Q2.【2021·张家界】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如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 B.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 D.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1.隋朝的兴亡 A 背景 目的 创立 特点 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九品中正制) 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 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分科考试;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政治: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教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文化: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唐诗的繁荣 考点:科举取士制度 以才能和学识为选拔标准的科举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诞生(隋朝) 萌芽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确立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朝) 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唐玄宗 诗赋 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改革和发展 (宋朝) 僵化(明清) 废除(清末) 1905年,清政府废除沿用约1300年的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重文轻武政策 八股取士 (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 时间 目的 概况 地位 意义 评价 605年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运河史上的 伟大工程 隋炀帝 隋朝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着重要作用 加重人民的赋税和劳役负担,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