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893551

辽海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寄情山水

日期:2025-10-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7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辽海,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课
  • cover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对比欣赏山水画,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三远法”。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画法并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比欣赏--实践练习———感悟评价中加深对山水画的表现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通过学习,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在学会观察的同时能用笔抒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 教学难点:对“三远法”空间的处理。 三、教学策略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是通过对空间关系三远法的处理和山石、树木、云水画法的学习,来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表现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对比欣赏———实践练习———感悟评价”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山水画用笔、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借助多种辅助手段,与诗词、音乐联系使学生产生对山河的热爱,再结合山水画的技法练习,达到用笔、墨寄情山水的目的。将欣赏与体验、体验与尝试结合在一起,有效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山水画的内涵及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导入阶段 师:对比欣赏风光照片———黄山摄影 山水画作品———黄永玉的《黄山图》(课件展示图片) 提问:自然景色与山水画有什么联系?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山水画不仅描绘自然山水、还寄托画家的个人情感、理想。也表达画家的感受。 师:那好,今天我们学习寄情山水。 对比欣赏,初步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发挥媒体作用采用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创新提供素材。 发展阶段 (一)山水画的意境 1.师:对比赏析—黄山美景是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同学们欣赏不同画家对同一景物的表现有何不同? 画家黄永玉的《黄山图》 画家陆俨少的《黄山图》 生:黄永玉的《黄山图》大块用墨,描绘黄山悠远神秘。 生:陆俨少的《黄山图》描绘黄山松云,有浩渺的意境。 2.师:欣赏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 提问:由此画面你想到了那首诗?作者是怎样表现情感的 大面积的空白表示什么意思? 生:背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 生:像水、像天、像白雪、像雾 3.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 师:示范、讲解 画石步骤———勾、皴、染、点 树木的画法———勾枝干,定位———画其他树干,皴肌理———画树叶———淡墨补画近、远的树叶。 云水画法———勾线法或留白法 生:观摩、练习 对比欣赏,让学生理解同一景物不同画家的不同感受,所表现出的各自不同的意境。 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以及山水画的情景交融的独特内涵。 教师示范,化解重点利于学生练习,增强作画的自信心。 实践阶段 (二)三远法空间关系处理 师:山水画的构图离不开“三远法” 展示“三远法”的示意图和构图不同的山水画。 生:找出那幅画是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形式画的。 (三)演示创作山水画 师:示范 勾线———用重墨线。明确山石的结构。 皴擦———在线的基础上进行,层次丰富。 点染着色———以点充实,点、染多次调整。 调整落款———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根据画的意境题诗、落款、钤印。 生:观看教师示范,思考用笔、墨、构图。 生:可临摹或创作。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师:适当的指导与示范。 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组画练习,理解“三远法”构图。为学生创作做铺垫。 给学生直观演示,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动手尝试的信心。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现山水画的情趣。 展示与评价 请同学把自己的作品放在黑板上展示,可以随意地欣赏他人的作品,指出不足和优点。并谈绘画实践的收获与体会。 教师评画要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