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894607

岭南版三年级美术下册 12. 巧变虚形与实形 教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73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岭南,三年级,美术,下册,巧变,虚形
  • cover
12.《巧变虚形与实形》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受正负形构成的艺术形式,能剪贴出对称的正负形画面。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探究正负形画面的构成规律中,感受对称与虚实的节奏美; ②在欣赏画家作品时,感受正负形的艺术感染力, ③在探究与创作中,掌握虚形与实形构成画面的规律,进行“平面分解--对称构成”设计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正负形构成产生兴趣。 4.教学要点: 重点:能剪贴出对称的正负形画面。 难点:能掌握虚形与实形的构成规律,创造虚实、对称的生动画面。 兴趣点:①欣赏画家的正负形构成作品。②画面、剪剪、拼拼的活动。③有趣的、对称正负形画面。 观察点:①“图形与底版”的关系。②具象或抽象的形态设计。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该年龄段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想象力丰富,同时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学生在上一课“剪花团”对剪纸语言的表达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立体思维能力,视野也更为开阔,有更高审美能力。创作的题材也可根据兴趣自行进行选择,给学生学习提供的创作空间越大,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越高。 教学内容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巧变虚形与实形》是岭南美术-出卷网-第六册第12课,编者开篇明义,引导学生用虚形和实形这一组特殊的形状,构成一幅有趣的美术作品。剪纸是一种平面装饰艺术,构图单纯、主体物突出。本课利用这一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团花的“上下、左右对称”的图案设计与“折叠、剪镂”技法的学习,转向感知简单的“平面分解———对称构成”的设计学习,让学生在画画、剪剪、拼拼中,体验有趣的、对称的正负形画面,培养学生简单的平面构成意识。 学习建议比较宽泛,造型简练,有情趣即可。在掌握教材内容后,还要解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巧变虚形与实形》一课属于“设计·应该”学习领域,要求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展 四 .教学环节与活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剪刀、胶水、大卡纸、1/2大卡纸 课堂导入 1.在ppt中播出吕胜中的《形与影》,提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并引导地上的影子从哪里来的。根据这张作品,也激发了教师创作灵感 ,教师也创作了两张作品。先看这张,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感受。展出作品,提问学生:教师剪下来的这个镂空的形,我们可以称为什么形呢,(虚形),那剪下来这部分是什么形呢?是(实形)。 2.引出课题: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巧变实形与虚形。 课堂发展 ①教师示范,特别强调拿出一张小的卡纸,在上面画出剪影,你们猜猜看老师画了什么剪影,迅速画出后,再剪出来,那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帮老师摆出对称的图案。(故意平移作出错误的示范,提醒同学要翻转才能得到对称的图) ②教师剪了一个大剪影出来,继续请求学生的帮助,提问怎样才能使我最后的作品更加丰富好看呢?在学生的帮助下,教师的作品就更加完整。 ③创作练习: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制作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剪影进行创作。提示大剪影要构图饱满。 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会: 请制作好的学生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欣赏分析并总结。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课后延伸 1.再展出更加有寓意的虚形与实形的肌肤图,让学生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巧变虚形与实形,鼓励学生课后创作出更加有意思的作品。 五.教学资源 实形———是指剪、切、挖出来的形状 虚形———是指剪出实形后余下的形状 这一对形状也被称作正形和负形 3.吕胜中,山东平度人。擅长年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有《腊月集》、《吉庆有余》、《观花图》等 六.教学评价 学生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