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01811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基础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6700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基础,训练,答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核心回顾 1.注字音 埋没( mò )  探察( tàn )   激变( jī )   遵照( zūn )  恐慌( huānɡ )  授予( shòu ) 2.明词义 (1)__袖手旁观__: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2)不知所措:__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__。 (3)__格物致知__: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3.填词语 (1)最使我__彷徨__(彷徨 徘徊)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2)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__轻视__(蔑视 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4.记常识 (1)本文选自__《瞭望》__,作者是__丁肇中__。 (2)本文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精神”实际上就是“__实验__精神”。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瞭望(liáo)  荣誉(yù)  不知所措(cuò)   B.儒家(rú)   遵照(zūn)  根深蒂固(tì) C.测量(liànɡ) 领悟(wù) 格物致知(zhì) D.肇事(zhào) 检讨(jiǎn) 孜孜不倦(z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C ) A.哲理  彷徨  怀疑求真  B.细致  抽象  袖手旁观 C.灵感  真象  盲目接受 D.毅力  激变  一帆风顺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B.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D.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贯彻落实中央文化润疆精神,就要努力创作展现兵团精神的更多新时代文艺作品。 B.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充满生机活力。 C.劳动教育最本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加工零件技能,而在于能建立劳动价值观。 D.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中国不仅做好自身防控,还研制疫苗为世界防疫发挥了重要贡献。 5.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B ) ①可是,我们要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亦是如此,没有这么多规则参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可能早已处在一片荒蛮、混乱之中了。 ②规则应该是张无形的网,它在无形之中限制人们的活动。 ③而我们,可能同时身处各种“网”之中,大大小小、随时随地。 ④规则这张网,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 ⑤想象一下我们身处各种“网”中的情形,行动受阻,不禁有种窒息的感觉。 A.⑤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⑤①  C.④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③① 6.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丰富知识的精深、胸怀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和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A.“不胜枚举”意思是“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是一个贬义词。 B.“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丰富知识的精深、胸怀的清朗”一句搭配不当,应将“丰富”改为“了解”。 C.“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的宾语是“读书人”。 D.“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和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这句的主干是“读书人盼望精神澄澈”。 7.综合性学习。   学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后,有人认为“格物致知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有人不以为然,请你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1)观察漫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答:__示例:做任何事都不能只谈理论,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