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1576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第4节《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698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4节
  • cover
4.谁的红果多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且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基于上述目标,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把有趣的情境图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接下来,按照“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数的比较”的方法进行,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的意义。 2.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多种方法。孩子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运用数数的方法比较是比较数的大小的重要经验基础;借助模型、计数器来比较,实际上是为学生比较数的大小建立直观表象。借助中间数来比较,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方块、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不能编成一个数学小故事,说出情境图中有哪些信息?(出示课件)学生编故事,说出情境图中的信息。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他们一共拿了多少个红果? 小熊和小猴谁的红果多? 师:小熊拿了21个红果(板书:21),小猴拿了18个红果(板书:18),究竟谁的红果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情境图让学生编数学故事,说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提出问题:“究竟谁的红果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体验领悟 1.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1)方法探究。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21和18哪个大?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成员说一说。 学生活动。老师可参与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发言。个别给予指导。 师: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想法预设: 想法1:我们小组认为小熊的红果多,因为21里面有2个十和1个一,在计数器上十位拨2个珠子,个位拨1个珠子。18里面有1个十和8个一,在计数器上十位拨1个珠子,个位拨8个珠子,2个十比1个十大。 想法2:21大,18小。因为18再往后数3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 想法3:我们也认为21大,18小,我们用小方块摆了摆,一摞20个,21比20多1个,18比20少2个。 师: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又学会了哪个小组的方法?请你把这种方法再说一说。 (2)加深理解。 师: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比法,说给同学们听。 (3)再次比较。 师:小猴觉得自己拿的少了,很不高兴,决心再和小熊比一比。这次小猴拿了35个红果,小熊说:我拿了32个红果,超过小猴了。你认为小熊说得对吗?为什么?(板书:35 32) 指名多个学生回答,巩固两个数的大小。 (4)填写符号。 师:我们已经判断出21和18、35和32哪个大哪个小,这样的两个数之间能用什么符号连接? 21 18 35 32 (请两名学生板书演示,并试着说出符号名称。) (5)开放练习。 师:我们为小熊想想办法,小熊拿多少个桃子才能赢呢? [板书:( )>35]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出:36、37、38、39…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丰富学生的感知积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个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之后,又围绕“拿红果”这一情境设计了一道开放题:“我们为小熊想想办法,小熊拿多少个红果才能赢呢?”这样的问题更具挑战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借助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独立在书上完成。 方法总结: 先要根据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再借助计算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32与34比,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2比4小,所以32<3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