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25528

沪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1 第一单元 数据与信息 知识要点

日期:2025-04-27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5次 大小:185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一
  • cover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要点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相关课程标准: 1.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数据基本方式。 2.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3.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感知数据与信息,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2.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3.知道数值、文本、声音、图像等各类型数据的基本编码方式。 知识要点: 一、数据、信息与知识: ㈠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描述,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能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㈡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结果。 把数据有组织、有规律地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数据一方面承载着信息,另一方面也产生着信息。 补充: 信息概念提出的三个典型人物: 信息学奠基人:香农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 中国信息学专家:钟义信 ㈢知识的概念: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可用于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和经验,是归纳提炼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 ㈣数据与信息的不同特征: 1.数据的载体性与信息的依附性; 2.数据的孤立性与信息的联系性; 3.数据的客观性与信息的主观性。 ㈤数据与信息的共同特征: 1.普遍性; 2.可处理性; 3.传递性与共享性; 4.价值相对性与时效性。 ㈥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 数据是信息和知识的来源。无论信息还是知识,都来自于数据,都是来自于数据,都是以数据为载体而存在的。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知识是经过人类归纳整理和反复验证后沉淀下来而呈现的规律。相应的知识又是加工数据、提炼信息的基础,能帮助人们理解信息。 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㈦数据的基本方式: 数据的基本方式有:数值型数据(数字)、非数值型数据(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符号等)。 ㈧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㈨大数据的特征: 1.数据量; 2.处理速度; 3.多样性; 4.真实性。 二、编码: ㈠编码: 编码是指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转换成规定的符号组合,或将信息、数据转换为规定的脉冲电信号。 在计算机中,编码一般是指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对象编成二进制代码的过程。 ㈡数值数据编码: 1.常用数制: 十进制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制,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数制,计算技术中常用的数制还有八进制和十六进制。R进制中的进位规则为逢R进1。 二进制数由0、1两个数组成。 八进制数由0、1、2、3、4、5、6、7八个数组成。 十进制数由0、1、2、3、4、5、6、7、8、9十个数组成。 十六进制数由0、1、2、3、4、5、6、7、8、9、A(10)、B(11)、C(12)、D(13)、E(14)、F(15)十六个数组成。 2.N进制、十进制相互转换: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整数部分:除2反向取余。 小数部分:乘2正向取整。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按权展开,相加求和。 整数部分从个位数开始从20依次到2N-1,小数部分从2-1到2-M。 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整数部分:除8反向取余。 小数部分:乘8正向取整。 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按权展开,相加求和。 整数部分从个位数开始从80依次到8N-1,小数部分从8-1到8-M。 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整数部分:除16反向取余。 小数部分:乘16正向取整。 十六进制数转换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