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25530

沪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1 第二单元 数据处理与应用 知识要点

日期:2025-04-0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3次 大小:612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
  • cover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要点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相关课程标准: 1.通过典型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2.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完成分析报告,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数据处理及其作用,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完成分析报告。 2.了解采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掌握通过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 3.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习数据可视化的表示方法,能够读懂图表传递的信息。 4.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知识要点: 一、数据处理: ㈠数据处理概念: 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表达的过程。 ㈡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为: 明确目标→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报告撰写。 1.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指明确数据处理的目的,确立分析思路。 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获取数据,它是确保数据处理过程有效的基础。 目前数据采集的来源主要有: ⑴人工输入的观察、调研数据; ⑵利用技术工具直接采集的数据; ⑶各种数据库中的数据; ⑷利用搜索引擎工具在网络上快速获取的数据; ⑸通过网络调查问卷采集的数据。 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人工获取数据、自动采集数据。 ⑴人工获取数据: ①方法:调查、访谈、观察、实验、文献调研; ②工具:问卷、表格、文献检索工具。 ⑵自动采集数据: ①方法:物联感知、视频监控、网络平台; ②工具:传感器、摄像机、采集软件、网络爬虫、移动App。 3.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是指通过数据编码、数据清洗、数据重组等一系列过程,使采集到的数据符合需求。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提取与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结论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从描述研究对象的数据中,发现其内在特征和规律。数据分析有对比、细分和预测三大类,它们又各自对应不同的具体分析方法。 在日常工作和现状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是描述性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 数据分析中最常遇见的数据是表格数据,表格数据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数据 的计算、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⑴数据的计算: ①数值数据: 数值数据的计算包括算术运算和关系运算。 算术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关系运算也称为比较运算,包括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关系运算的结果为TRUE或者FALSE,属于逻辑数据。 常见的数值数据函数主要有: SUM(求和)、COUNT(计数)、AVERAGE(求平均值)、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SQRT(求平方根)、MOD(求余数)、POWER(求乘幂)、三角函数、数值舍入取整函数、随机数函数等。 ②文本数据: 文本数据一般是字母、汉字等字符,但也可以是完全由数字构成的文本数据。 文本数据一般只有连接(&)运算,即将两个操作数据连接在一起,构成新的文本数据。 常见的文本数据函数主要有: LEN(求字符串长)、LEFT(从左边截取字符串)、RIGHT(从右边截取字符串)、MID(截取指定子串)、FIND(返回字符串的位置)、TRIM(删除空格)等。 ③日期/时间数据: 日期/时间数据包括日期和时间两部分,输入方式为YYYY-MM-DD HH:MM:SS。日期/时间数据是通过数值编码的,日期以1天为单位编码,时间以1秒为单位编码,支持有效范围内的加减运算。 常见的日期/时间数据函数主要有: TODAY(返回当天日期)、NOW(返回当前日期和时间)、DATEDIF(返回两日期间相关的实足年数、月数和天数)、DATE(构造一个日期)、TIME(构造一个时间)、YEAR(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