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30338

2.2空气的成分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128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答案,下册,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空气
  • cover
2.2空气的成分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一、选择题 1.完全燃烧1.6克某物质,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其质量比是11∶9 D.含碳、氧、氢三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1∶16 2.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反应容器容积小,药品消耗少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白磷比红磷的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反应容器容积小,药品消耗少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白磷比红磷的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完全燃烧1.6克某物质,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其质量比是11∶9 D.含碳、氧、氢三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1∶16 6.2018 年全国各地又发生雾霾天气,也引发了大众对 PM2.5 的关注。PM2.5 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其悬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下列对于 PM2.5 的认识合理的是( ) A.PM2.5 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PM2.5 的直径介于分子和原子之间 C.PM2.5 悬浮在空气中时不受重力作用 D.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 污染 7.小明同学对本学期所学的某些科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化学常见的“三”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三种元素是氧、硅、铝 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是:质子、中子、电子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 B.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 氧气:反应时放热,作燃料 干冰:升华时吸热,作致冷剂 氮气: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科学巨匠及其杰出贡献 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D.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涵义 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 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 右上角数字:表示粒子的带电荷数 A.A B.B C.C D.D 8.小明同学对本学期所学的某些科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化学常见的“三”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三种元素是氧、硅、铝 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是:质子、中子、电子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 B.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 氧气:反应时放热,作燃料 干冰:升华时吸热,作致冷剂 氮气: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科学巨匠及其杰出贡献 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D.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涵义 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 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 右上角数字:表示粒子的带电荷数 A.A B.B C.C D.D 9.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反应容器容积小,药品消耗少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白磷比红磷的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内径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