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37906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敲手鼓的小巴郎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0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师大,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手鼓
  • cover
敲手鼓的小巴郎 设计理念: 1.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这是一首具有新疆哈萨克族音乐风格的歌曲。这首歌曲知识点很多,4和7这样的半度音层夹在十六分音符里,其中还有临时升记号的插入,对学生们的音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把歌唱好的同时也掌握节奏型,是我这堂课设计的重点。我从歌词入手,预设一个敲手鼓的小男孩以他的花帽为背景,把得意,自豪,高兴的情绪贯穿始终。 3. 在难点方面我先把衬词部分的旋律提出来做为发声练习,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再在后面学习中把歌词加进去,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最终解决难点。 4.整首歌曲分段教授的时候,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体会新疆哈萨克族的音乐特点,比如两个相似乐段构成一个段落;比如前紧后松的节奏型等等。 教材分析: 1.《敲手鼓的小巴郎》是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是一首具有新疆哈萨克族音乐风格的歌曲。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排列紧凑,表现了哈萨克族小年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2. 歌曲为不带再现的单三段体结构,七声羽调式,2/4拍。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相似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由4小节构成。旋律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五度的大跳,在属音上反复三次后,以级进的方式发展。采用了XXXX XXX|这种典型的新疆音乐风格的节奏型。从音乐结构上来看,由两个相似乐句构成一个独立的乐段,这也是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之一。 3.第二乐段仍然由两个乐句构成,多次运用的连线改变了—拍的节拍规律。整个乐段在7小节内反复呈现了两次这样的节奏型X ·X XXX X·X X|,进一步将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推向高潮。其中所采用的模仿手鼓声音的节奏念白,更强调了新疆音乐的特点。 4.歌曲的第三乐段同样采用了由两个相似乐句构成一个乐段的音乐结构,由两个乐句加上一个完全反复的乐句构成,在第二乐句开始的两小节,节奏明显拉宽,同时还出现了前倚音这个装饰音。 5.从歌词内容来看,反复出现了手鼓、小巴郎、亚克西、花帽等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词语,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歌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在感受新疆异域风景和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的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视觉听觉感受中,去体会音乐的情绪,去把握歌曲的特点;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在歌曲合唱表演中学会团结协作, 体验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快乐。 3、知识与技能:能学会演曲《敲手鼓的小巴郎》,并参与即兴表演。通过演唱等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听辨音乐情绪和音乐特点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 能学会演唱歌曲《敲手鼓的小巴郎》,并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升记号和附点节奏、学生参与性的表现。 歌曲中衬词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 1.新疆 舞蹈组合带入。老师:这个地方被称为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这个地方有天山下最神秘的喀纳斯湖,这个地方也有吐鲁番最丰富的水果,老师做几个动作,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国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答出:新疆。 2.老师:对,新疆!(播放多媒体图片)并朗诵:这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仿佛童话世界里讲的那样,金色的桦树林里落叶像厚厚的地毯。原木小屋的主人不知去了何方。听,这时远处传来了动人乐器的打击声,声声敲在人们的心扉。 3.有同学知道刚才播放的音乐中,有种敲打的乐器叫什么吗?学生:手鼓。老师:对,手鼓!(出示图片,介绍手鼓) 4.老师仿佛也受到了音乐节奏的感染,情不自禁的想拍几下,请同学们仔细听,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