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39851

浙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6课一张奇特的脸

日期:2025-09-1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94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课
  • cover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课标相关陈述与解读 1、学科课程标准相关阶段内容陈述 (1)、观察、认识与理解形状基本造型元素,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过程的探索,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通过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课标解读 本课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本课的内容中,不仅鼓励学生创新表现,同时还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和同龄学生作品中采用的夸张与概括的手法,使学生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大胆创新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与第15课《面具》同属一个主题单元,都是以创作表现奇特的头部造型为主题,在造型特点和变现手法上有密切的联系,而本课是以泥塑的形式进行脸部的造型表现,在造型方法上与《民间面塑》想呼应。本课以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造型奇特的脸部形象,注重五官表情的变化,突出生动奇特的风格,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以写实手法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一课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很好地迁移了前面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独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奇特”之处表现在哪里。采用泥塑造型方法进行创作表现,是对前面所学泥塑造型技法的综合运用和巩固,同时,在对泥塑作品制作方法的具体分析中,探究出新的制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面部表情极为丰富,因此这课他们并不陌生,只是用橡皮泥的方式进行创作还是第一次,虽然具备他们一定的造型能力,好在橡皮泥的使用方法学生比较熟悉,本课只需要点到即止,所以本课的重点放在如何运用夸张、变形、装饰等手法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上。 【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夸张和变现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变现的手法,运用多种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2、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3、感受艺术作品生动奇特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五官、表情、脸形的独特造型,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制作奇特的脸。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基于目标的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一:通过观察、欣赏艺术作品个别提问,来检测目标1的完成情况。 评价任务二:通过实践活动来检测目标2的完成情况。 评价任务三: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作品展览检测目标3的完成情况。 【教学过程】 环节一(用时3分钟:):图片欣赏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奇特王国去旅行,在旅行的途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见到的人脸与普通的脸有什么不一样? 2、好,旅行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人物的有什么特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奇特,奇怪。 小结:总的来说,都是一张张很奇特的脸。(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旅行锻炼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要点】: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主题,学生观察并回答。 环节二(用:15分钟:):探究新知 1、为什么叫做奇特的脸?奇特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脸型有什么不一样?(板书:脸型、变形)你们还知道哪些奇特的脸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2、毕加索的作品《少女的脸》 (1)这幅画是毕加索的作品《少女的脸》,大家看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