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4946

第五课 第1节 最后的盛世 导学稿及课件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1493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五,1节,后的,盛世,导学,课件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课时1《最后的盛世》) 主备 :朱建国 审核 :车树群 授课时间 课 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盛世的表现,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盛世”的自豪之情,对“最后”的惋惜之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清时期吴越等地的“奢侈风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明清盛世的表现 2、难点:分析盛世出现的原因,察觉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 三、【课前预习导学】 1、明朝、清朝的建立者是谁?各属于什么民族?在建立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明清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在经济上出现什么变化? ①人口:17世纪初,中国人口近 。19世纪初,超过 ,占世界 。 ②手工业:江南地区不少人从事 ;松江一带 发达。 从地理、历史思考为什么是江南、松江?从课本材料看,当时是棉纺织作坊还是工场? 除了这两个行业,还有其他什么行业也很繁荣? ③农业:从宋代“苏湖熟,天下足”,改变为“ ,天下足”。 ④商业:a形成大商帮。著名的有 、 。b农村发展为工商业 。c对外贸易:中国的 、 、 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⑤社会生活变化: 行业兴盛,茶馆、酒楼、戏园大大增多。 ⑥社会风俗变化:苏杭人民崇尚“ ”,主要原因是 。 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 。但 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是当时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四、【课堂导学】: 生:阅读P33页前言《17、18世纪的中国》,思考:盛世指什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第一节 最后的盛世 (一)、明、清的建立 师:最后的盛世指哪两个朝代? (根据图片,介绍两个朝代建立的重要人物) ①明朝的建立 生:介绍重要人物――朱元璋(灭亡:李自成) ②清朝的建立 生:介绍重要人物――皇太极 (二)、明清盛世 师:盛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可根据预习内容回答) 我眼中的变化①人口 师:我国宋元明清人口发展 从表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我眼中的变化②手工业 女生:A(明清时期的湖州人)、B(明清时期的松江人),她们最可能从事什么职业? 女生A:她可能从事 ,因为 。 女生B:她可能从事 ,因为 。 我眼中的变化③农业 男生C(明清时期的湖南人)、D(明清时期的湖北人),都是,他最可能从事什么职业? 男生C和男生D:他们可能从事 ,因为 。 思考(课本思考题):对比宋、明清民谚,所说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我眼中的变化④商业 男生:E、男生F(明清时期的安徽人、山西人),他们最可能从事什么职业? 男生E和男生F:他们最有可能从事 ,因为a 。 苏州昆山方泰镇从清初的小村庄,发展为后来的商业市镇。原因是:b C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思考:这一情况得益于什么历史活动的发生?) 师:课本哪一段话从经济上说明中国处于盛世? 生: 我眼中的变化⑤社会生活 师:哪些场所多了?说明什么? 生: 我眼中的变化⑥社会风俗 师:读P35材料,你怎样看待这一变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风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奢侈”是指 ,在当时 经济发展。 (三)、中国社会总体状况 师:中国社会虽然出现在很多变化,但总体上还是处于 文明时期。 对比中国,此时的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眼中的盛世:你是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 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 。 五、【当堂测试】: 1、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是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明清时期的民谚“湖广熟,天下足”中的“湖广”指的是 ( ) A苏州和湖州 B湖南、湖北 C广东、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