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57336

四年级美术下册15.创造美的纹理(浙美版)教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8505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美术,下册,创造,美的,纹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创造美的纹理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浙美版) 一、教材分析 色彩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线描之后。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学期学习色彩的第二层次内容。 要创造美的纹理,首先得认识纹理。认识什么是纹理,才能进一步去创造。所以本课中如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纹理,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好,才能让本节课的教学更为有效地进行下去。 我们所观察到的客观世界中,就色彩而言,每一个环境中的每一组物体, 无论它们各自是什么颜色,当被组合在一起时,就相互产生和建立起了一个色彩的“链条”关系。这些不同的色彩相互对比、相互衬托又相互联系,便产生了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特定内容的画面关系,美的纹理由此而生。 生活中常见并受学生喜爱的玩具、工具,以各种各样可以喷、印的材料作为绘画工具,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地尝试运用和操作材料,鼓励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仅顺应了儿童的天性,满足了其自身的内在需要,而且通过控制各种喷、印的材料来画出不同印迹的作画方式,还能让学生在玩色中加深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兴趣,丰富审美经验。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创作出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的作品。学生喜欢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本课选取的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创造素材,拓展他们的思路,同时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分析,了解和认知自然纹理,懂得如何创造美的纹理。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滴、吹、涂、喷、洒等创造纹理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以此来有意识地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通过对纹理的认识与创造,认识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从而提高对生活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纹理,能够尝试着用一种方法去创造美的纹理。 难点:通过一种方法尝试去创造美的纹理,对一些常规创造方法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创造的冲动与热情。 五、教学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材料。 2.学具:废旧报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吸管、废旧牙刷、铅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开展魔法袋游戏,感受物体的肌理带来的触觉。 请学生将手伸进口袋里触摸物品表面,向大家形容它的质感是怎么样的。 2.学生活动:描述:粗糙、凹凸不平、毛茸茸、坚硬等。 3.教师活动:教师揭示袋内物品,如树皮、麻布等。“树皮表面有种粗糙凹凸的质感,那我们将树皮用投影放大,大家一起来观察下树皮的表面,你能看到些什么?”(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花纹和纵横交错的线条。) 4.教师活动:拓印树皮,转换肌理到平面,形成纹理。“正是这些不规则的花纹和交错的线条组成了树皮的纹理。” (板书:纹理) 5.教师活动:请学生说说自己以前见过的类似效果。教师呈现麻布表面的纹理是怎么样的。(麻布的纹理主要靠线条的交织形成,和树皮相比,显得很有规律。) 6.教师活动:揭题: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进有趣的纹理世界。 [设计意图]以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形式导入,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对纹理产生初步认识。 (二)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