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68836

人美版(北京) (3)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美丽的染纸(表格式)

日期:2025-09-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51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染纸,美丽,2课,教案,美术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美丽的染纸》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段 年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教材 书名:《美术》-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 2014年7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新课标对“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更多的强调创新性与功能性,其中“设计”对现实生活的改变、完善与促进功能尤其得到重视。结合“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对中年级学习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染纸作品的折叠方式与染色的效果是直接联系的,从而使学生在折叠方法上创新,折叠出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色彩滴染》一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感受色彩的无穷变化和色彩变化之美,并在滴染的学习后,利用已有的折纸基础,通过浸染的方法,创作出千变万化的染纸作品。染纸变化无穷,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节是一节富于游戏性的美术课。既注重学生学习活动方法的游戏性,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和体验性。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三年级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知,能够通过学习认识三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会简单的折纸,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染纸的不同折法能够通过探究尝试出来。想象力比较丰富,有创新的意识,但是不够大胆,需要老师不断地鼓励、引导。教学方式及手段:谈话、讲授、讨论。手段有:示范教学、提问教学、组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及分析:创造性的折纸方法及色彩搭配。折纸的不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染色效果,因此引导学生动手折叠纸张,为染出奇妙效果做铺垫。教学难点及分析:掌握浸染时间及空白的处理。学生动手操作时对时间掌握没有概念,因此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间长短对染色的影响,为学生染出好看的作品把好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1)知道几种浸染方法。(2)通过浸染过程,感受色彩的美。技能:利用折、剪等方法将染纸进行装饰设计。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小组体验、活动探究中,了解染纸是怎样被“染”出来的。通过染纸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自然美,培养探索精神。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设计制作出新奇的染纸作品,培养创新精神,感受染纸艺术的形式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创新精神,感受染纸艺术的形式美。 问题框架 1、产生奇妙变化的不止滴染,还会有什么方法呢?2、有哪些折法?3、浸染时间长短有什么不同?4、展示的三样作品一样吗?不一样是跟什么有关?5、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新方法?6、说说感受如何?7、有这样几张作品,大家仔细观察,猜猜他们是怎样折叠浸染出来的?8、咱们今天做的染纸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运用了,想了解吗?9、美丽的染纸有这么多用途,你能再设计几张有新意的作品吗?10、我们的作品能够再加工成很多装饰品,你的可以做什么呢? 教学流程图 一、激趣导入:回忆色彩滴染,重温色彩在宣纸纤维里游走、碰撞、融合产生的奇妙变化。引入新方法———美丽的染纸二、学习过程:老师示范:1、对边折纸,浸染色彩; 对角折纸,浸染色彩;浸染时间延长,观察区别;不规则折纸,尽然色彩;分别打开折纸作品,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学生尝试体验折纸染色,说说感受。老师引导学生由随意折染转变到人为控制,设计折纸染纸。看图片了解扎染的文化,应用,激发学生再创作。三、艺术实践:利用折然的方法设计制作几件色彩艳丽、纹样美观的作品。四、展示评价: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打算设计制作什么用,同学提建议。小结 板书设计 美丽的染纸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情境(2分钟) 上节课我们尝试了色彩滴染,认识了三原色,见证了色彩在宣纸纤维间游走、碰撞、融合产生的奇妙效果。(PPT)图片回顾产生奇妙变化的不止滴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