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733

高中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的五样》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21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语文,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的五样 [教学目的] 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重点] 品位课文独自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路的到。 第二课时: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两该是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如果老师出个题目———说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以及这五样东西中最宝贵的一样东西。你该如何回答呢 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此环节设计在于提出问题。储备思维,引而不发,调动兴趣。)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a.“留”的内容归纳不易出错,可能有第l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两种说法。b.因为快速略读的原因,可能很多学生凭经验会认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弃”的内容。 应对办法:a.明确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一16/17自然段。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 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l一45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回答。 学生估计:a.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触类旁通,但不一定准;b.课文内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不会说或会说错。例如概括成“尾”或“想”。 应对办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此环节设计考虑到了单元提示中“通过略读方法,把握内容”的要求,也考虑到了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落实了新课标“整体感知文本”的要求。) 三、浏览全文,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理清课义思路 (此环节意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做到从外而内的理解课文。既完成了单元提示中“理清课文思路”的要求,又为进一步品析课文做好了准备。) 从内容上理清文章思路 学情估计:因为前面整体感知中的概括,这个问题只是对已有学习成果简单的归纳过程,应该不难:课文以时问顺序按“留” “弃” “议”的思路展开全义。 从表达方式上理清文章思路 学情估计:如果缺乏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常识,这项工作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棘手。 教师应对方法:a.简要补充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b.提示“留” “弃” “议”中“议”已经说出了一种表达方式,只要整体考虑“留”“弃”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方式即可。 明确:先叙述描写“留”和“弃”的全过程.后对此过程进行抒情议论。 四、精读课文,品味心理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此环节是课文解读由浅入深、由文入理的阶段,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开始走向统一的阶段) 仔细阅读全文,画出最让你欣赏、最让你感动的心理描写句子。并说说你欣赏和感动的理南,同桌问可互相交流。 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a.能画出精彩的描写句。b.精彩之处有的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的学生能言传,但传不说那种精妙之处。 教师应对方法:a.引导学生从主观上谈感受。b.告诉学生从客观分析修辞,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第24、25、30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形象的比喻来描写心理。 从这些心理描写中,谈谈你对本文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本义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丰富而独特,把握局部不难,整体把握、全局把握就不易了。 教师应对办法: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