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巧取乒乓球 一、教学任务分析 1. 教材分析 《巧取乒乓球》是《科学与技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浮力的研究》第一课时,属于“运动与机械”模块下“运动和力”主题中“力及其作用”次主题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是浮力,对应“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设计方案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的学习过程示例。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实验,初步了解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是沉还是浮都会受到水的浮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和它浸没在水中的多少有关;在知道了改变物体自重或改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后,能设计方案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本节课教材的内容是首先通过“巧取乒乓球”活动,以及通过“用手按压水中的泡沫块”活动,了解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其次通过“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和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实验,引导学生知道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可以测出来、物体无论是否完全浸没于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最后通过“钩码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浮力的大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得出钩码浸没在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这一课时的教学为本单元之后的三课时进一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沉与浮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 学生分析 学习基础:三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人在游泳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有浮力。但是,对于浮力的概念,大部分学生不清晰;也没有思考过“浮在水中的物体、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都会受到水的浮力”、“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会变化”等问题。 学习习惯: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实验时,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初步分工完成实验,但也存在着少部分自控能力较薄弱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往往无效行为较多。 学习兴趣:三年级学生对体验类、探究类、制作类的科技活动特别感兴趣,对于讲述性的科技知识兴趣不强,对于新奇的课外知识兴趣浓厚。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重视将评价融入学生活动中,以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业成果”的达成。在“巧取乒乓球”活动中,设置对学生“操作习惯”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活动中,设置对学生“合作习惯”的评价,来鼓励学生倾听他人意见、交流信息,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在“物体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会变化”活动中,设置“学业成果”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它浸没在水中的多少有关。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巧取乒乓球”活动,了解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通过“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活动,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是沉还是浮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3、通过“物体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会变化”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知道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和它浸没在水中的多少有关,初步形成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是沉还是浮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和它浸没在水中的多少有关。 四、教学资源 活动名称 教具 学具 活动一巧取乒乓球 乒乓球、量筒、烧杯、水 水槽、泡沫塑料块、抹布 活动二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水槽、钩码、测力计、抹布、学习单 活动三 物体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会变化 水槽、钩码、测力计、抹布、学习单 5、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二是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是沉还是浮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三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