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84771

七年级下册03逢入京使(岑参)--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默写考点梳理与实训(学生版+答案版)

日期:2024-06-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449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赏与,学生,实训,梳理,考点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实训 03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 【赏析】《逢入京使》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写法】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考点】 一、理解性默写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 5.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 , 。 【答案】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阅读鉴赏 1.解释词语: ①故园: 。 ②漫漫: 。 ③龙钟: 。 ④凭: 。 ⑤传语: 。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4.“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7.“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8.有同学在赏析《逢入京使》这首诗时,将第三句“马上相逢无纸笔”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这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9.对诗歌《逢入京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C.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地表现出来。 10.下列对《逢入京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