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恐龙》 人民美术-出卷网- 三年级 上册 第6课《画恐龙》 一、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对恐龙的感受是充满好奇心的,本课在学习方式上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给学生提供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使他们轻松、快乐的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课前让学生们提前预习,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做好课前准备,课上通过复习“图形概括法”回顾已有知识,通过引导、讨论、欣赏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线条、肌理效果、线条疏密关系以及装饰效果的把握。 (二)教材版面分析 课共有三个页面,内容非常丰富,有名家作品、教师作品、学生作品,也有各种类型的恐龙以及概括方法,也有局部的细节描写引导。第一页左上角的一段文字激发了学生学习恐龙的兴趣,右下角“我的发现”主要引导学生寻找“特点”,进行简单图形概况。第二页左上角“我爱探究”中,说一说恐龙身体各部位都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图形来概括,怎样用线条和花纹来表现?本页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找特点,学会归纳每一个局部的概况。下半部分通过局部细节与相应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如何提取线条进行装饰。第三页主要是作品赏析,通过教师作品、学生作品展示,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如何装饰。最后“艺术实践”环节,强调不同线条之间的搭配,并学会评价。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恐龙的感受是神奇的,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2、本班学生具备基本的“图形概括法”以及装饰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种类的恐龙。 2、技能:掌握“图形概括法”,表现不同种类的恐龙。并用线描的方式创作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恐龙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学习“图形概括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教师引导、示范,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增强学生美术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图形概括法”激发学生兴趣。集体创作,树立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恐龙,增强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意识。 3、引发学生思考和懂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运用线条造型语言表现恐龙的特征。 2、体验线条创作的乐趣。 难点:1、熟练掌握“图形概括法” 2、大胆并富于想象的装饰恐龙的线描作品 一、导入:(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恐龙吗?谁能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恐龙? 生:介绍恐龙......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了解和学习恐龙,———学画恐龙。看它来了(出示PPT霸王龙、课题) 师: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特点。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就像老师画的这幅画一样的场景(展示背景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恐龙的世界”吧。 (板书:《画恐龙》) 生:聆听、欣赏......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出课题,讲解恐龙的小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温故而知新 师: 说到《画恐龙》,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还记得咱们之前学过的“图形概括法”吗?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利用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简单图案进行概括,从简单图形逐渐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 师:播放PPT进行引导。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非常扎实,接下来老师有个问题问题谁能回答我:“既然简单图案能变成复杂图案,那么复杂图案能不能转化成简单图案呢?” 生:可以,可以吧简单的图案概括成简单图案......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从该图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简单图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