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86257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17课巧用对称形教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60723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美,北京,三年级,上册,美术,17课
  • cover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 第17课 《巧用对称形》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巧用对称形 学科 小学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教材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4.07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巧用对称形》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依据建构主义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注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体验性,通过“支架式”教学,给学生以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从中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旨在启发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围绕“巧”字,运用所学的对称知识和技能,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进行设计与应用,突出实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彩蝶》和《百变团花》,对剪纸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对对称形也有了浅显的认识。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习轴对称知识,为学习对称与均衡的形式原理和设计法则作知识储备,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百变团花》、《雪花飘飘》,对对称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用剪刀剪出对称的图案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要应用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即用对称形来装饰日常生活中的贺卡、年历片、花瓶、笔筒等就需要较高的美术素养,需要教师的巧妙启发与指导 ,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技术准备:实物投影、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作品和演示,了解什么是对称形,学习对称形的装饰方法。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学习剪对称形的方法,并会运用对称形装饰生活中的物品,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究与体验等活动,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及对称的形式美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思,培养设计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的美化和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教学重点:巧妙合理富有美感地运用对称形进行设计。教学难点:对称形运用得巧妙、合适,体现装饰的美感。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蝴蝶的剪纸作品,问:“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剪制的吗?”(预设: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彩蝶》,所以能够顺利的回答出是用“对折”的方法表现的。)教师:游戏———考考你:下列图形中哪些不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为什么?(如图1)图1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3.教师:课件演示对称的定义: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板书课题“对称形”(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对称形,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探究新知:(一)学习剪制对称形:1.教师:课件出示剪纸作品: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如图2) 图2 图3 学生:思考、交流,自由发言。2.学生探究活动:这些对称形是怎么剪出来的?两人交流,动手尝试(2分钟)。学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尝试。(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形象分开。教师提示并强调:以对折的一侧为中心线,画半个图形,再剪刻。)3.教师:学生演示对折方法,教师进行画法和剪法演示,强调左右连接。(如图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