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8848

九年级思品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第一课时)

日期:2024-06-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98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九年级,思品,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 cover
任课老师: 单位: 一中 上课年级: 九年级 课 题: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第一部分 上课时间: 十二周 备课标 与教材 三3.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三3.2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本部分内容包括三个层次———1.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的意义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以及各自的地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备学情 初中生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对于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及基本要求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 2、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相对淡薄 备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能力:培养守法观念,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知识: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备教学方法与媒体 依据学情和教学目标,我选择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搜集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国家建设中依法治理的音像材料、漫画、图片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备教学 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 互动方式 探究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环节三:课堂小结 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四者关系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两幅图,分别反映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现象。 学生分析两幅图片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有规则,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家的治理也需要规则,这就是要依法治国。 二、新授: 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 教师帮助学生分解理解: 主体是: 依据是: 治国包括: 目的: 教师: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这种制度和法律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国家建设中依法治理的音像材料、漫画、图片等进行展示,并交流讨论:依法治国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社会进步、国家安定有什么意义? 讨论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法制完备的社会。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84页的内容,初步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然后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各小组“认领”一个方面的内容,开展“专题讲座”。 “有法可依组”活动:(1)说出所了解的我国已经颁布的法律名称并说明这些法律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2)讲解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即我国的现行法律分为哪些类型,各类型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归纳:有法可依就是立法。有了法律,人们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国家的各项工作才有准绳和规则。通过分析,我们懂得,没有法律,依法治国便无从谈起。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花大力气进行了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法律体系。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依法治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组”讨论:(1)我国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什么。(2)如果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