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9326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62414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课,经济建设,发展,曲折
    课件31张PPT。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道路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毛泽东:“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毛泽东①原因:②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2)结果: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①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现代工业基础薄弱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1)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②目的: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成就:①“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侧重于什么方面?建设的重点放在什么行业上?②“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呢?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③“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重工业)(东北地区)(东北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④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①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参加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②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③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2)内容:(3)意义: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①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②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失误:(1)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②影响:①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2)大跃进运动②评价:①内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工业制定出几年内赶超英美的高指标; 农业上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3)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食堂(3)危害:思考:结合图片说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错在何处?“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错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1957年1960年1957年1960年7044155371605工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思考:图表反映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何种影响?(4)危害:②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