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大树》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一. 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神奇的大树》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确定本课的“三标两点”: 即 思想目标:体会绘画的意义,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一员———树,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树的大致结构和外形特征,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画出神奇的大树。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 三.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讲述故事《会长鱼的树》 同学们,想听故事么?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叫《会长鱼的树》。 咪咪是一只整天想吃鱼的小猫。可是咪咪又最怕自己钓鱼,因为钓鱼要坐在河边,一动不动呆好半天,多难受呀!那么咪咪想吃鱼怎么办呢?它就跟在别的小猫后面,吃它们剩下的鱼头、鱼尾巴。这样,咪咪就老是吃不饱。有一天,咪咪饿得厉害,可就是不肯去钓鱼,还想找点现成的吃。没有鱼尾巴,有点鱼骨头也好啊!它转来转去,转到果园里来了。呀,果树上挂满了水果,红一片,黄一片 这时,正好来了几个小朋友,看果园的老爷爷摘了苹果又摘梨,小朋友接过水果,谢了老爷爷,张嘴就吃,真甜真甜,吃得可开心了,咪咪看得好馋。可是咪咪不会吃水果,它想:要是有一棵会长鱼的树,那就好了。 咪咪走出果园,它一边走,一边老是想着会长鱼的树。 咪咪走啊,想啊,看见前面一棵大树,树上的一片片叶子可真像一条条鱼,就站住了,叹口气说:“你这棵树光长叶子,要是能长出鱼来,我真要高兴死了!” “嘻嘻———谁在笑?咪咪抬头一看,是一只松鼠,它敢笑话我咪咪,哼!咪咪捡起一粒石子,正要朝松鼠扔去,小松鼠叫起来:“别,别这样!咪咪!听我说,你只要朝大树鞠一百个躬,保证明天就会长出鱼来。”松鼠坐在树枝上荡着秋千,说出来的话也是荡来荡去的。 咪咪听了,赶快放下石子:“真的吗,不许骗我!” “不———骗———你———松鼠跳下来,又说:“来,开始吧,我给你数着:一、二、三 ” 咪咪朝着大树,认认真真鞠起躬来,鞠呀,鞠呀,好不容易鞠完了一百个,咪咪头昏眼花,差点晕过去,可一想到明天这棵大树上就会长出一条条鱼来,咪咪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咪咪就往大树那儿跑。跑啊,跑啊,远远的,咪咪看见大树上真的长出许多鱼。咪咪高兴极了,拚命跑起来。 它一到大树跟前,就往树上爬,先摘一条扁扁的鱼吃,咦,咦,味道不对?好像是纸做的。 呸,呸呸———咪咪吐了它,又摘下一条厚厚的鱼吃。咦,怎么咬不烂?好像是布做的。 呸,呸呸———咪咪吐了它,又摘下一条最粗最大的鱼吃。谁知“砰”的一声响,炸得咪咪呜呜哭起来。原来那是气球做成的鱼 “嘻嘻———又是松鼠,它呆在一根树枝上,正在笑话咪咪。 咪咪气得冲过去,使劲摇着那根树枝,想把松鼠摔下地。 “嘻嘻———懒咪咪加傻咪咪———嘻嘻———!”松鼠笑着说着,跳到另一棵树上逃走了。 呜呜呜———咪咪越哭越伤心。炸疼了嘴不说,还让松鼠骂了“懒咪咪”、“傻咪咪” 咪咪哭着,走着,来到河边。河里的小鱼蹿上蹿下,好像都在偷看咪咪。咪咪赶快擦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