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妙的效果》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在本课中,学生会学到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油水分离法。这是一种利用油水不相溶的特点,借助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来完成上色方法。 (二)理论依据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或能感动中参与探究的过程。 2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有两个页面,第二页包含一幅蜡染作品《图腾》、一组油水分离画法步骤及一组用具图,第三页包含一幅蜡染作品《飞天》和四幅学生作品。左下角展示了油画棒、水彩颜料、水彩画笔、墨汁、彩笔墨水等几样油水分离绘画方法常用的工具、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以及冷色和暖色的色相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尝试应用水粉颜料和各种材质进行绘画创作,对于新颖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儿童天生喜爱丰富的色彩,乐于进行色彩绘画创作,尤其对不经常使用水粉颜料等具有强烈的兴趣。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尝试油水分离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创新思维,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情感基础。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油水分离的原理等相关知识及油水分离作品的特点,利用油水分离方法进行绘画创作,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体验、探究中,掌握油水分离的会发方法,感受色彩变化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油水分离的原理,学习油水分离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巧用油画棒和水彩的油水分离特点,创新表现一幅画面效果奇妙的作品。 4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如何才干有效的调动同学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呢?激发其好奇心和参与热情】 我首先变了个魔术。 一张白色的纸上,刷上蓝色水粉颜料,变出了一直可爱的麋鹿。 让同学想一想这种效果是怎样展现出来的,来调动同学参与的热情。在了解了油水分离的特点后,导出本课的课题:奇妙的效果 板书:奇妙的效果 【通过此环节的设置,不但将学生的兴趣引发到极致,而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学新授 (欣赏蜡染画) 蜡染画: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在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 学生讨论图一 这幅采用油水分离原理的蜡染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斑驳、奇妙 探究学习: 尝试油水分离 思考:按什么顺序使用油画棒和水彩才能产生油水分离的效果? 总结油水分离画的步骤: 1.用油画棒或蜡笔画主要形象 2.用水彩或水粉色涂背景 3.绘制完成 三、学习各种油水分离的方法,解决难点之一 书中的学生作品中,用油水分离的方法,能表现出几种不同的效果? 使用油画棒勾画马蹄莲的轮廓,用水彩涂色,背景采用色点的表现技法,点线面的结合,使画面更丰富。 主体荷花使用油画棒创作,以细密的线条、渐变的方式表现出生动的荷花,而后再用深色水彩涂上背景,荷花便鲜活地跃然纸上。 总结:油画棒:平涂、勾线、点彩 水 彩:单色、混色、渐变色 【师生在一起实验探究出归纳出多种油水分离方法。这一阶段为同学提供创新的意识。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点拨,使这节课的知识得到反馈,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 四、选材构思、艺术实践 1. 看一看--示范引领 (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