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004397

辽海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故事中的智慧

日期:2025-11-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7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辽海,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课
  • cover
课 题 故事中的智慧 课 时 第1课时 学习领域 欣赏 评述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性雕塑的内涵及表现手段、创作方法。 2、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欣赏雕塑的方法,培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3、 在文学性雕塑传递的智慧和美德的教育中,弘扬社会正能量。 教学重点 在对文学性雕塑的了解探究中,使学生接受智慧和美德的教育。 教学难点 对文学性雕塑创作方法及欣赏方法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师教具 课件、寓言故事的资料包 学生学具 课前收集的童话、寓言、哲理小故事等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阶段: 组织学生摆放好美术用具,并坐好准备上课。 二、引导阶段: 1、出示视频短片,本市中具有标志性雕塑组图,让学生分别是哪里,雕塑的主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今天我们将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一起来了解雕塑艺术。 出示课题《智慧中的故事》 教学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发展阶段: 1、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雕塑? 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亦名“空间艺术”。 欣赏书中的雕塑作品,鼓励学生生动地讲故事,并说出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我们熟悉的古代故事被雕塑家长久地固定在大地上,对我们进行着智慧与道德的教育。书中这些雕塑作品的题材都是来自文学作品,经过雕塑家的重新创造,使作品更加直观、生动。 ①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②曹冲称象: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画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讲解文学性雕塑的创作方法、欣赏方法。 文学性雕塑:以文学故事为背景而创作的雕塑,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文学性雕塑。 创作方法:雕塑是复杂的,通过介质,实现造型,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具有空间立体感。 小结:今天我们欣赏的雕塑作品,都选自文学作品中最精彩的一瞬间。 教学意图: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尽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受益终生的志趣。 四、实践阶段: 1、欣赏寓言组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一则寓言故事,鼓励各组组内分工明确。从寓言故事的内容、雕塑作品的形式、艺术特色、告诉人们哪些道理进行探讨分析,并做好记录。 教师在各组中提示指导。 教学意图:锻炼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它们的合作探讨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五、总结阶段: 1、各组展示学习报告,并选代表讲解说明。 2、教师鼓励各组之间互相评价,赞有点,找不足,共进步。 拓展作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欣赏身边的艺术美,思考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形成正能力。 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智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