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运动场上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表现内容的层面上,本课作为第8课的延续,在学习摄影———运动照片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创作一幅表现多人运动场面的作品,进而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尤其是表现当多个生动的人物动态和形象参与运动场面的造型表现能力。在知识目标的层面上,学习用不同的构图形式,表现一组运动中的人物。 《运动场上》属于以人物为主的儿童画表现系列,侧重于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分析与了解,学习运用生动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不同的构图形式,创造出富有情趣的运动场面,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表现内容都是学生常见的事物,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唤起创作欲望。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把握本课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原则,可以借助模型、教具等,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动态规律,对比发现夸张的表现方法。 本课对于构图也有相应的要求,相同的人物造型,若选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构图形式,所呈现出的画面效果截然不同。在本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新颖的其他特殊角度的构图,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使作品充满稚趣。 2.教学背景分析 分析教材: 教材共两页分别为1、《打马球》、《决战之前》作品分析2、我的发现:如何准确表现运动中的人物形体动态3、我爱探究4、《战斗》、《课间组图》、《有梦有希望》、《攀》作品欣赏5、艺术实践6、我会评价共六部分。“我爱探究”环节重在分析如何捕捉运动过程中最典型、生动和有代表性的动作瞬间,通过哪种形式、角度和构图更能表现运动场面,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分析学生: 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造型表现的课程内容掌握比较扎实,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想象丰富、造型较大胆。但对于表现运动场面和捕捉表现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还是第一次,对于人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概念较弱,对于准确把握动态特征和默写人物的技法有待提高,因此本课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讲授中教师提供大量的视觉信息,示范一定的具体画法,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架构新知来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分析方法: 教法:1、支架式教学法。2、练习法教学。体现在教师帮助下,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完成学习过程。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合作,巩固美术知识。4、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 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 以摆弄活动人偶学具为教学手段,在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准确表现不同人物的动态。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观察分析人物动态规律,学习夸张表现生动的人物动态的方法,了解俯视、仰视等构图形式的相关知识,并能利用夸张的手法、新颖的构图,表现一组运动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对人物动态和造型进行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体验、示范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运动的人物。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辅以教师示范,解决造型和构图问题。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拼搏精神,感受运动的美感,激发学生爱运动、爱生活的情感,敢于表现富有个性的人物动态,渗透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能够捕捉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了解人物的运动规律,掌握表现生动动态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的运动场面。 难点:表现生动的运动姿态,构图新颖。 教学准备:有关运动中人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动态人偶。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动态线画人物 二、体验中发现 三、探究与启迪 四、实践中感悟 五、展示与评价 一、动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